《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堂实例
- 资源简介:
约2850字。
语文教学课堂实例
马卫华
课题 选词与炼句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秉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加强学生的活动,由学生分组思考探究
☆教材分析
《选词与炼句》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本的《语言的艺术》单元。这一单元主要是探究为语言增色的艺术,也就是增强语言表现力的艺术,在高考中主要涉及了诗歌鉴赏和语言表达题型,还有就是作文。《选词与炼句》是第一节。这一单元的学习应该更注重实战训练。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选词炼句的各种题型,了解选词的标准,掌握答题方法。
2.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来实现掌握答题方法的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选词的标准,诗歌鉴赏试题中炼字题型的答题步骤。
2. 炼句的题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来把握链子题型的答题步骤,归纳炼句的标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二 选词
三 炼句
四 总结回顾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 唐 卢延让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 清 沈德潜
请大家思考这两句话给我们提供的共同信息是什么。
下功夫炼字选词。
两句话在炼字方面的观点各是什么?
用心;炼字的标准是表情达意。
讨论、探究。
1. 讲述郑谷成为一字师的故事,学生讨论,“一”和“数”相比,妙在哪里。
明确:“一”更突出了梅花开放之早。
再讲述任蕃“一字师”的故事,学生讨论,“半”和“一”相比,妙在哪里。
明确:“半”更符合山影倒映在水中的情景。
概括选词的一个标准:准确。
2.展示几个富有生命力的诗句。学生找出来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并赏析其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