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柯》课堂教学实录
- 资源简介:
约4770字。
燃烧的心——《丹柯》课堂教学实录
生:课前五分钟演讲(略)。
师: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聚集着乌云——
生(齐背):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
师:文字作者是——
生:高尔基。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高尔基的一篇文章,想起高尔基让我想起了巴金。
师:200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燃烧的心——巴金与高尔基》。(板书)
我念几段给同学们听。
师:巴金在自己的文章中几次提到高尔基,说高尔基是他喜爱的作家,甚至是他的老师之一。
巴金进入文坛后,写作短篇小说时,在上海怀着激动的心情翻译了高尔基早期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他说,他“特别喜欢高尔基的短篇小说”,还说:“我那时期的创作里就有他的影响。”
1982年巴金在一篇“后记”中,谈到自己近年一直在探索文学艺术的作用时,自问道:“文学艺术的作用,目的研究是什么?”“难道我们在纸上写字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然后自答:“一般人都承认文学的目的是要使人变得更好”———这是高尔基的名言。
1984年5月15日巴金应日本作家井上靖的邀请,抱病出席在东京举行的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他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们呼吁:“我们的前辈高尔基在小说中描绘了高举‘燃烧的心’在暗夜中前进的勇士丹柯的形象,小说家自己仿佛就是这样的勇士……”他希望各国的作家们都能像丹柯那样无畏地献出自己的赤心。(板书 丹柯)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基笔下的丹柯,看看丹柯有一颗怎样的心。
一、感受林子
活动: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是怎样的一座林子。
(学生默读)
生:茂密的、黑暗的、恶臭的。
师:重点欣赏“它们那些有力的桠枝紧紧地抱在一块儿,它们那些纠曲的树根牢牢地生在沼地的黏泥里。这些石头一样的大树白天不响也不动地立在灰暗中,夜晚人们燃起营火的时候,它们更紧地挤在人们的四周。”请一学生朗读。
(一学生朗读,缺乏情感)
师:“紧紧地”“牢牢地”“不响也不动地”“更紧地”要强调,也就是要重读。
(老师示范)
师:在这样的林子里,族人是怎样一种表现?
生:恐惧、悲哀、绝望、胆怯、伤心地哭着,把自由献给敌人,给死吓坏了。
师:那文章开头为何说“这是一些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呢?请一位同学来朗读。
生:“快乐的”应该轻快一点,“强壮的、勇敢的”越来越快。
师:请你读,不要解释。
生(试着朗读):我读不出来。
师:你要表达什么感情呢?
生:有点讽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