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张纸》课堂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100字。
《半张纸》课堂教学设计
浙江省余姚市第五中学
俞建望
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掌握本篇小说中出现的重要词语;了解有关作家、作品。
二、能力和方法目标 :体会小说以小见大的结构技巧。
三、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 :感悟人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在命运无常中对幸福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小说以小见大的结构技巧。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传授学习现代派小说的技巧,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并形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墙上的斑点》导入。
在《墙上的斑点》中,伍尔夫通过墙上的一个小小的斑点,引发了她脑海中关于生活、文化、历史、秩序、生命等广泛的思考,最后我们发现,原来那个斑点只是一只小小的蜗牛。可见,蜗牛虽小,但在伍尔夫那里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要接触另一样微不足道的小事物——半张纸,半张纸在我们手中能做些什么呢?折飞机、打草稿……它在我手里估计就是写上今天的语文作业,然后给课代表。那么,半张纸落在瑞典的作家斯特林堡的手中,不知道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会不会像那只蜗牛在伍尔夫那里一样,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作者简介
斯特林堡,瑞典戏剧家、小说家、诗人。
他是继易卜生之后的又一位北欧戏剧大师,仅剧作就有60多部。各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奥洛夫老师》(1872)、《父亲》(1887)、《借方与贷方》(1892)、三部曲《到大马士革去》(1898)、《古斯塔夫•瓦萨》(1899)、《厄里克十四》(1899)、《一出梦的戏剧》(1902)、《鬼魂奏鸣曲》(1900)等。斯氏是位具有独创性的戏剧家,对现代欧美戏剧有广泛的影响。他的主要剧本已有中译本,并被搬上中国舞台。
斯特林堡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巨擘,一直被视为怪人和疯子。与世长辞后,他的作品和功绩才渐渐受到重视,在瑞典出版了七十五卷本的斯特林堡全集。然而他复杂神秘的人生,随着“2005斯特林堡在中国”活动的举办,以及《斯特林堡文集》五卷本的推出,再次掀起了一股飓风。尼采发疯前在致发疯前的斯特林堡的一封信中谈到,个性是一个人成为人的标志,没有个性的人等于零。同样是他俩朋友的评论家勃兰兑斯说,无数个没有个性的人加在一起还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