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共29题,约10880字。 - 一、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耜耕 D.耦犁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砍山” “众木尽噘”“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B意味着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排除;C即石器锄耕,排除;D是两牛犁耕法,排除。故本题选择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刀耕火种
 2、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均田制和租调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古代中国经济——均田制。唐初沿用均田制和租调制,材料中可以交纳绢或布代替服役,由此可促进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故选D。A项中的商品经济材料无法体现;B项官营手工业是有官府开办,材料无法体现;C项主要是面向市场,也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均田制
 【名师点睛】均田制是封建国家把无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徭役和赋税。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通过实行均田制,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随着土地兼并的盛行,均田制走向瓦解。
 3、国家发改委、国家物价局等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这一行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汉朝 D.明清时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秦朝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所以答案选B。A不符合所学,排除;CD在秦朝之后,排除。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均田制
 4、“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 志,无有居心。”这段话主张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农商并重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