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5月阶段性检测试题(2份)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共2份。 -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年级历史阶段性检测 
 2016.5.30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9分。)
 1. 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三官贫,必削。”这表明商鞅认为
 A.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B.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C.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D.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
 2. 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上述诗文主要反映出中国古代农民
 A.重视历法指导B.关注生态环境C.讲求精耕细作D.注重农事时令
 3.《清髙宗实录》记载乾隆上谕:“市井之事,当听民间自为流通,一经官办,本求有益于民,而奉行未协,转多扞格(抵触之意)。”该上谕表明乾隆皇帝
 A.推行以商养官B.摒弃抑商政策C.放宽集市管理D.主张藏富于民
 4.19世纪末《谣言宜禁》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泰州为扬属一大邑,早经设立电报局,以便官商寄信之用。乃近有匪徒造谣言,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之魂炼成。故专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每牌值价洋四五十元,须在三年以内者方为合用。”上述图文信息从侧面说明了
 A.谣言散布阻碍了通讯工具应用B.晚清时期社会生活实现近代化
 C.大众传媒关注科技成果的传播D.民众普遍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
 5.下图是1870—1911年晚清时期金融类文章发表的数量统计图,其内容涉及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证券和保险等多方面。金融类文章明显增多的根本原因是
 A.列强侵华加剧B.实业救国影响C.民族经济发展D.舆论环境宽松
 6.1872年《申报》记载:“上海为商贾辐辏之地,铺户林立,各省趋利之徒已少长咸集,而寒士之谋馆者,亦若以乐土之可居而群贤毕至。”材料表明
 A.洋务思想兴起,对外商战已成趋势B.商业风气渐开,从业观念渐变
 C.知识逐步贬值,士人社会地位下降D.科举仕途不畅,士人追逐名利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年级历史(必修)阶段性检测
 一、单选题:
 1.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数额单位:万两)所含信息的合理解读是( )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农业税数额变化大,比重迅速下降,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虽发展,但工商杂税收入无明显变化
 C.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D.中国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使关税增加
 2.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内容。
 年代 田赋 工商税(含盐税、厘金、关税等)
 数额(单位:元) 百分比 数额(单位:元) 百分比
 1842年 42,293,282 76 13,030,589 24
 1885年 49,829,423 48 53,405,201 52
 1890年 51,999,675 44 66,323,100 56
 1903年 57,269,194 38 92,143,422 62
 1911年 74,076,073 27 202,723,658 73
 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导
 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致使税收结构发生了逆转
 C.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两税差距拉大
 D.税收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
 3.“轮船减价货争装,局设招商是保商。不让外人专垄断,经营经济策都良”这首近代上海的竹枝词反映的是( )
 A.洋务运动兴办近代民用企业B.甲午战争后兴起“实业救国”
 C.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D.南京国民政府促进经济发展
 4.表1显示了1865~1905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数据(部分),该表反映了( )
 表1
 年代 进口(万两) 出口(万两) 平衡(万两)
 1865年 5571 5410 -161
 1875年 9780 9890 +ll0
 1895年 17169 14329 -2840
 1905年 44710 22788 -21922
 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程度不断加深
 B.列强不断增加工业品倾销并减少原料输入
 C.中国外贸始终处于入超造成货币大量外流
 D.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深刻影响中外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