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5
- 资源简介:
- 约3150字。 -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烈山宋疃中学 赵艳
 【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到金属和金属材料,对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还有点难度,但是对于金属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还是比较熟悉的,因而我准备采用渗透教学法即在温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渗透大多数金属可以与氧气、稀盐酸、稀硫酸、金属化合物溶液发生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判断、置换反应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我安排了教师演示实验:镁的燃烧;学生实验:金属与酸的反应;学生演示实验: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多数金属可以与氧气、酸和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发生反应; 2.初步学会依据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3.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常见金属与氧气、酸及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难点:置换反应及常见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判断
 实验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课前安排好小组,每个小组自选出组长。由组长决定实验员、汇报员、记录员。
 【教具准备】铜、铁、锌、镁、硫酸铜、稀盐酸、稀硫酸、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言:如果你是建筑设计师,你会在做窗框时用铝合金还是铁合金的?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生可能答案有:用铝合金的;铁易生锈或铝耐腐蚀。)
 【设计意图】由生活经验入手激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师活动:为什么铝比铁耐腐蚀呢?这主要与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环节:师生合作、共探新知
 教师活动:(过渡)金属的化学性质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来观察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镁的燃烧
 设疑:你能依据现象说出是哪种物质的燃烧吗?
 学生活动: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承上启下)镁是金属,可见金属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金属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请在回忆的基础上填写下表: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发出 光,放热,生成 色的固体 Mg+O2=
 剧烈燃烧, 四射,放热,生成 色的固体 Fe+ O2=
 紫红色的铜在酒精灯上加热,生成 色的固体 Cu+O2=
 学生活动:表述现象并书写方程式。
 教师活动: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
 板书:金属 ﹢氧气 ―― > 金属氧化物
 提问1:化学反应的难易程度反映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你认为镁与铁相比谁更活泼?
 学生活动:生思考作答。
 提问2:铁与铜相比谁更活泼?
 学生活动:生思考作答。
 板书:Mg > Fe> Cu
 提问3: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你认为金的活动性顺序应该放在哪儿?
 学生活动:生思考作答。
 板书:Mg > Fe > C u > Au
 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
 师总结:相信你能发现: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不同。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学会依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教师活动:(过渡)金属的化学性质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副卡通图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请看:
 展示卡通图(镁、锌、铁、铜跳进盐酸池中游泳的卡通图)
 讨论:观察此图,并说出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生交流看法。(可能答案有:镁反应速度最快;铜反应速度最快;铜不反应)
 教师活动:在生回答的基础上,阐释金属与酸反应的发现。(16世纪中叶,瑞士化学家帕拉塞斯和17世纪英国化学家卡文迪徐以及其他一些化学家,都发现有些金属与酸反应可以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氢气。并且发现不同金属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通过实验来看:
 展示步骤:在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铜、铁、锌、镁,再分别加入约1/4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各组物质是否反应,有没有气泡,反应速度如何?请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纸上。
 学生活动:活动方式:学生将实验记录在大纸上,而后展示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