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1(3份打包)
- 资源简介: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共3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docx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docx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docx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对酸和碱性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教学重点
 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
 实验准备
 学生分组:每张实验桌上摆放试管若干、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aCl溶液、Na2S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洁净紫甘蓝叶片、剪刀、镁、锌、铁、铜、生锈严重的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今天早上你吃水果了吗?是橙子、苹果还是果酱?如果是,那么你的膳食中已经包含了酸。酸是一种有酸味的物质,能和金属、碳酸盐等反应,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如果你吃过柠檬,就对酸味有了感性认识。你还尝过其他有点酸或很酸的食物吗?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
 学生活动:(探究活动1)①滴加石蕊溶液;②将紫甘蓝剪成细丝浸泡;③放入洁净小铁钉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活动: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则,来评价同学们的方案。
 方案①最优,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
 教师活动: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哪些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
 学生活动:不能!酚酞溶液遇酸和中性的NaCl溶液都不变色。
 教师活动:我今天还准备了其他一些新鲜蔬菜、鲜花等含指示剂的材料,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各种实验,进一步探究“认识酸的方法”。
 学生活动:(探究活动2:设计近二十种实验,并在教材表中补充表格内容填写实验报告)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盐酸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硫酸中的颜色
 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粉红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大红花 粉红色 橙色 橙色
 教师活动:同学们的创造力都很强,如果我们要检验某种物质《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的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教学难点
 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
 实验准备
 药品:NaOH固体、20%NaOH溶液、CaO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
 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
 1.实验(如图)观察甲、乙中发生的现象。
 2.清水变“牛奶”:吹入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学生活动:
 1.熟鸡蛋为什么会掉下去呢?
 2.“牛奶”能喝吗?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取固体NaOH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问题: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样保存NaOH固体?
 3.它能做干燥剂吗?
 教师活动: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问题: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使用NaOH时应注意什么?
 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学生活动:从书本上找到了答案。
 教师活动:总结归纳。
 教师活动:材料引入:
 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用石灰砂浆砌砖抹墙很牢固。
 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层白色的膜。
 问题: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物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内容找出答案。
 教师活动:取生石灰加水观察现象。
 问题:1.实验现象及反应。
 2.Ca(OH)2的用途是什么?
 3.使用它有哪些注意事项?
 4.粉刷墙壁后为什么会变白变硬呢?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并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及用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逐步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从实践上升到思维,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指示剂变色的原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
 ★实验准备
 仪器药品
 老师准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醋酸、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试管、研钵、烧杯、纱布等。
 学生准备: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失误”,有的“失误”会成为终生遗憾,但却有人因“失误”而发明了新的物质。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试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了一会儿,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耳抓住这一意外地发现没有放弃,作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试验验证,终于获得了成功。那么,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
 1.为什么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色?
 2.其他的物质能不能使花瓣变色?
 3.盐酸能不能使其他种类的花瓣变色呢?
 学生活动:学生倾听、思考后举手发言
 教师活动: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验桌上都有一支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它变成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