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30字。
esucai
作文训练系列一:
话题作文的审题训练
焦点扫描
《考试说明》对作文审题的要求是“符合题意”。审题就是弄清楚题目的基本观点和要求,从而为全文的构思找到一个恰当的起点。文章符合题意,关键在行文前的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高考对审题的考查重点是审题的准确性、全面性。
要注意的是高考话题作文虽然讲求立意自定,但并非没有限制,凡是优秀的高考作文题,必然是开放性与限制性结合。从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目来看,高考作文命题将会在开放的前提下加大限制性。所以要强化审题意识,提高审题能力。
在后话题作文考查时代,考试命题及评卷多追求多元思辨,重视理性思维,注重情感与价值观。考生也应关注这一点。
方法导引
一、分解话题角度:
话题作文的话题往往比较宽泛,而审题的关键就是将话题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进而确定中心。如何将宽泛的话题变成一个明确具体的便于把握的中心呢?那就是要对所给话题进行分解。分解话题的过程就是把一个基本话题分解为若干子话题的过程,它是学生发散思维在审题立意时的具体体现,是确定话题作文写作主旨和角度的有效方法。
通过有效途径从不同角度对话题进行分解,可以得出一系列子话题,而子话题还可以是进一步分解和细化。这些子话题对上可支撑总话题,对下可统率各类材料。这样在审题立意时,就可以有更多的角度,更小的写作切入点;在谋篇行文时,就可以有更拓展的思路,使文章血肉丰满,内容充实。对这些子话题进行认真的审视和比较,结合自己的特长爱好,就可以从中确定出自己所要表达的中心和主旨。
分解话题可从如下途径和方法入手:
1、通过同类联想分解话题。
如05年高考天津卷作文的话题是“留给明天”,能够留给明天的都有什么?即可展开同类联想:希望、成功,经验、教训,财富、精神,资源、亲情……从任何一个角度入手,都可以确立一个中心。
2、通过不同角度分解话题
05年北京卷的作文话题是“安”,考生既可以根据试题提示用上述方法分解成“安定、安全、安宁、安逸”等,也可以先从事物的正反方面入手分解,然后再展开联想,使思维更具开放性。
“安”——正面:安定、安全、安宁、安逸……
反面:自然灾害、刑事犯罪、台独势力、军国主义、世界霸权……
根据反面角度分解出的各个子话题确立文章的中心,如“只有消除腐败才能真正建立和谐社会”、“恐怖主义是世界和平的大敌”等,也许更加新颖别致,更能显出优势。
除了从正反方面分解以外,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比如:
从横到纵:过去、现在、未来。童年、青年、壮年、老年。
从小到大:自信——人、企业、民族。
从实到虚:春天——自然的春天、人生的春天、祖国的春天。
由此及彼:自己、他人,人类社会、自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