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题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约12830字。 -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学习建议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概述古代中国在“市”的形成与发展、商业都会的兴盛以及著名商帮等方面呈现出来的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3.描述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些经典场景。感受商业的流动性与活跃性 1.运用生动的图片、实物以及文字资料体现商业的流动性、活跃性,增强对我国古代商业发展概貌的了解。
 2.从商业的兴起、市场的发育和专制政府控制商业等方面去了解商业发展的特点。
 3.适当联系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说明古代经济的发展也包括商业的繁荣,理解商业在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里的次要地位
 1.战国时期,在今河南一带的商业中心,可以买到西方的皮革、东方的鱼盐、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匹。这表明此地区
 A.水陆交通发达
 B.形成了统一的中原市场
 C.商品经济繁荣
 D.各地土特产品种类增多
 2.汉武帝时,盐铁大商东郭咸阳、孔仅和洛阳商贾之子桑弘羊等,在盐铁专卖期间,逐渐步入官场,主持专卖事宜。这表明当时
 A.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B.抑商政策时断时续
 C.国家垄断经济命脉
 D.察举制度切实可行
 3.交子源于唐朝飞钱,宋真宗时期在四川出现,最初由富民十六户主持;后富民由于资产不足而不能兑现,同时市面上还出现了伪交子,由此“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设置交子务,严禁私造者。据材料可知,交子由富民主持到由官府控制的原因是
 A.政府干预的加强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信用危机的出现
 D.货币体系的混乱
 4.《宣(化)府镇志》记载,“先年宣大市中,贾店鳞比,各有名称。如云:南京罗缎铺、苏杭罗缎铺、潞州绸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杂货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贾皆争居之。”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鼓励商业活动
 B.长途贩运业发达
 C.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D.工商业已成主导
 5.如图所示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
 A.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
 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
 C.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D.工业文明推动商品化浪潮
 6.《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