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共27题,约12020字。 - 永州市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2.全卷满分100分,时量90分钟。
 3.考生务必将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计48分。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曹魏时出现了一种用木制成,可用脚踏或手摇,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的灌溉工具是
 A. 曲辕犁 B. 水排 C. 翻车 D. 筒车
 【答案】C
 【解析】唐朝时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操作灵活,节省了人力和畜力,故A项错误。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汉朝时发明,故B项错误。翻车早在曹魏时代就已用于农业灌溉,故C项正确。筒车是唐朝农民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它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故D项错误。
 2. 考古学家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及珐琅彩瓷器。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现于
 A. 西周 B. 春秋战国 C. 宋朝 D. 明清
 【答案】D
 3. 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时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 北方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C. 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 D.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达
 【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以知道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往南方,而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运到北方,这说明了当时国内物资交流的频繁即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故A项正确。宋代经济中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B;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排除C;题干反映的是国内贸易,不是对外贸易,排除D。
 点睛:材料中“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反映的是南北方间不同地域间的商品交换,体现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4. 顺治六年,国际瓷器市场的“中国时期”结束,日本的伊万里瓷出口却迎来了持续140年的鼎盛时期。“中国时期”结束,关键原因在于
 A. 瓷器质量的骤降 B.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 技术创新的停滞 D. 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答案】B
 【解析】清朝在对外关系中清政府执行控制贸易及隔绝与外国交往,该政策限定广州十三行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国际瓷器市场的“中国时期”结束主要原因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故答案选B。AC两项中的“骤降”“停滞”说法绝对,排除;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5. 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之下,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据此可知
 A.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明显 B. 哥伦布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