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6份)
- 资源简介:
- 2018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鲁教版) 
 2018年春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10单元 1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doc
 2018年春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10单元 2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doc
 2018年春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10单元 3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doc
 2018年春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7单元 1第一节酸及其性质.doc
 2018年春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7单元 2第二节碱及其性质.doc
 2018年春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7单元 3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doc
 2018年春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7单元 4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doc
 2018年春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7单元 5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doc
 2018年春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8单元 1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doc
 2018年春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8单元 2第二节海水“晒盐”.doc
 2018年春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8单元 3第三节海水“制碱”.doc
 2018年春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8单元 4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doc
 2018年春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9单元 1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doc
 2018年春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9单元 2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doc
 2018年春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9单元 3第三节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doc
 2018年春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9单元 4到实验室去:探究金属的性质.doc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
 第1课时 常见的酸
 1.认识常见的酸——浓盐酸和浓硫酸。
 2.了解浓硫酸的稀释及安全处理。
 3.掌握盐酸与某些物质的反应。
 浓盐酸和浓硫酸
 阅读课本第2—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浓盐酸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 强烈的腐蚀性。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里。
 3.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烧皮肤。
 4.其他常见的酸:硝酸(HNO3)、醋酸(CH3COOH)、碳酸(H2CO3)。
 1.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浓盐酸和浓硫酸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何改变?
 答: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后,氯化氢挥发,浓盐酸质量变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后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浓硫酸质量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2.为什么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答: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能使水立刻 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发生危险。
 1.闻酸的气味时,不要把鼻孔凑到瓶口。
 2.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的是白雾,不是白烟;烟是固体,雾是液体。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可以和其反应的气体。
 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④浓硫酸具有氧化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C)
 A.浓硫酸不慎沾到手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B.浓硫酸倒入水中,溶液温度升高
 C.稀释浓硫酸可以在量筒中进行
 D.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雾产生
 盐酸与某些物质的反应
 阅读课本第3—4 页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盐酸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金属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铁和水;硝酸银溶液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
 盐酸为何可以除去铁锈?反应现象如何?
 答: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不溶于水,而铁锈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1.厨房里的下列物质中,含有酸的是(D)
 A.白砂糖 B.食盐
 C.食用油 D.食醋
 2.下列物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它是(B)
 A.镁 B.稀盐酸
 C.碳酸钠 D.铁锈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名校课堂练习部分。
 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第1课时 常见的碱
 1.认识两种 重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了解它们主要的物理性质及腐蚀性。
 2.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正确使用方法。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1.阅读课本第7页活动天地7—3,完成下列表格:
 颜色 状态 露置在空气
 中的变化 在水中的
 溶解情况 头发丝在其
 中的变化
 氢氧化钠 白色 固体 吸水溶解 易溶 逐渐溶解
 氢氧化钙 白色 粉末状
 固体 无变化 微溶
 2.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 或苛性钠,溶解时放热,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逐渐溶解,对皮肤、纸张、织物等有强烈的腐蚀性。
 3.安全处理:若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4.氢氧化钙是熟石灰或消石灰的主要成分,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有腐蚀性。
 5.氢氧化钙的制备:
 (1)工业上通过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得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
 (2)生石灰和水发生反应制得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将头发丝放到氢氧化钠溶液里煮沸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头发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氢氧化钠能使蛋白质变性,头发丝在煮沸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溶解,说明了氢氧化 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1.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可作干 燥剂,并且能与CO2反应而导致变质,故需密封保存。
 2.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固体只能干 燥不能与其反应的气体,CO2、SO2等气体就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
 1.下列各物质的俗名中,属于同种物质的是(A)
 A.烧碱 火碱 苛性钠
 B.熟石灰 消石灰 生石灰
 C.金刚石 大理石 生石灰
 D.沼气 天然气 水煤气
 2.下列各项对氢氧化钠的描述正确的是(C)
 ①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②其固体置于空气中易潮解;③如果不慎将其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④其溶液对皮肤、衣服等有强烈的腐蚀性;⑤其固体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A.①②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④
 3.如图是小庆同学归纳的几种含钙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请根据该图回答:
 (1)属于碱的是Ca(OH)2;
 (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是CaO;
 (3)写出图中涉及的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CaO+H2O===Ca(OH)2。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名校课堂练习部分。
 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
 1.了解酸碱指示剂。
 2.学会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3.了解物质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溶液的酸碱性
 1.阅读课本第12页实验探究7—3,并分组完成实验活动,完成下列表格:
 白醋 柠檬汁 石灰水 肥皂水 食盐水 蔗糖水
 加入石蕊试液后
 溶液的颜色 红色 红色 蓝色 蓝色 紫色 紫色
 加入酚酞试液
 后溶液的颜色 无色 无色 红色 红色 无色 无色
 (注意:操作要规范、小组成员要积极配合并做好实验现象的记录)
 实验表明: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像石蕊、酚酞这样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借助酸碱指示剂,通过观察试液颜色的变化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这种方法属于间接观察法。
 2.阅读“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可知: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
 酸溶液中的哪一种离子(H+、H2O和酸根离子)能使指示剂变色?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答:探究过程:①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在第一支试管里加入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 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不变色,说明H2O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②在第二支试管里加入2 mL NaCl溶液(中性),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不变色,说明Cl-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③在第三支试管里加入2 mL HCl溶液,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成红色,说明H+能使指示剂变色。
 得出结论:酸溶液中的H+能使指示剂变色。
 1.溶液变色是酸碱指示剂变色,而不是酸溶液或碱溶液变色;不是所有的酸或碱都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不溶性酸或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酸溶液显酸性,但显酸性的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
 1.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新鲜杨梅汁是(A)
 A.酸性的 B.碱性的
 C.中性的 D.都有可能
 2.能一次性区别柠檬汁、食盐水和石灰水三种溶液的是(B)
 A.无色酚酞试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蓝色石蕊试纸 D.红色石蕊试纸
 3.某同学自制一种黄色的花汁,加入到不同溶液中,现象如下:
 试剂 稀盐酸 食盐水 蒸馏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颜色 红 黄 黄 绿 绿
 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进行如下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