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试题(10份打包)
- 资源简介:
2018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及答案
2018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一)及答案.doc
2018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八)及答案.doc
2018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二)及答案.doc
2018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九)及答案.doc
2018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六)及答案.doc
2018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七)及答案.doc
2018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三)及答案.doc
2018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十)及答案.doc
2018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四)及答案.doc
2018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五)及答案.doc
2018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一)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 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 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了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地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BE [A项“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说法有误,由诗歌内容来看,诗中抒发的并非“闲望”的悠闲之情。C项“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分析有误,“没”指消失不见,根据“孤帆”可知这是一只小船,慢慢地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才符合常理和诗歌意境。从诗中看不出“疾驰前进”的意思。D项“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是感叹没有哪个渔人像太公那样贤能,实则自叹不受赏识,没有太公的际遇。]
2.(1)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
(2)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的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画面。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风(其二)
杜 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
2018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三)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①
苏 轼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②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③,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注 ①此词原序交代:苏轼是在与人相聚景疏楼(大约位于江苏)时,写作了这首词寄给远方的朋友孙巨源,二人曾在此楼饯别。②濉:水名。③淮:淮河。④西垣: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时孙巨源在此办公。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开端以回忆开始,回想从前自己与孙巨源在景疏楼饯别时,明月如水的情境。
B.“美酒”句至上片末,主要写二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以及别后三年美酒清歌的慰藉。
C.“今朝”三句写客人传来孙巨源的“深意”,回应前文,表现二人相互思念的情愫。
D.全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在回忆、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中表现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月”在本词中多次出现,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月”的意象在该词中的作用。
答:
答案精析
1.B
2.(1)此词上片以“月”为主要意象抒发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2)“明月如水”,交代离别时的情境,渲染别离时静谧清冷的气氛。(3)“月随人千里”,用“月”的追随表现二人依依不舍的离情。(4)“孤光又满”句到上片末,主要用“月”见证别后的孤独,表现友情的深厚。月在此既是见证者又是陪伴者,是词人借以寄托和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意象。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①
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②台下草,不
……
2018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八)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阳关引
孙承宗①
无那杨花闹,又听莺声咽。如簧细语,关情处,漫饶舌。看苍苍烟外,早是征车辙。纵风流还似张绪②,不堪折。
仗剑对尊酒,歌未阙。叹风尘起,新亭泪③,中流楫④。把眼前飞絮,学作鹅池⑤雪。待四方勘定,直北迎归节。
注 ①孙承宗:明末爱国将领。清兵攻高阳,他率家人拒战,城破自杀。②张绪:南齐吴郡人,风度脱俗。曾在齐宫苑中植柳,其柳形态可爱。③新亭泪:西晋灭亡,晋室南渡,群臣新亭集会,相视流泪,唯王导说“当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耶”。④中流楫:祖逖北伐渡江,击楫发誓要“清中原而复济”。⑤鹅池:唐代李愬雪夜下蔡州平叛,以城池鹅鸭喧叫声作掩护,乘其不备活捉叛贼。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春天时节,词人的心绪却纷乱不宁。即使黄莺的叫声如音乐般的轻柔,词人也嫌它唠叨。开篇以景衬情,表明词人关心战事,无心赏春。
B.词人用了张绪的典故,讽刺了统治者在大敌当前、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还在沉迷酒色、骄奢淫逸,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C.“看苍苍烟外,早是征车辙”运用白描手法,表明大军已经开始出征,与前两句春意盎然的景象不同,营造了一种苍凉壮阔的氛围,为下文做了铺垫。
D.“新亭泪,中流楫”分别运用王导、祖逖等人的典故,意在表明边情紧急,自当戮力王室,无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耿耿忠心,溢于言表。
E.这首词运用了衬托、用典、虚实结合等手法,情感豪壮悲慨,风格豪放沉雄,充满了浩然正气,也是词人赤子情怀、高尚人格的写照。
2.赏析“把眼前飞絮,学作鹅池雪”两句的精妙之处。请结合全词说说“关情”的具体内涵。
答:
【参考答案】
1.BD [B项对词人运用张绪典故的理解有误,是说大敌当前,自己无心赏春。D项对词人的情感把握有误,这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准确。]
2.(1)①运用联想,把眼前之景与未来的胜利成果联系起来,非常巧妙。②运用典故,鼓励战友运用智慧,出奇制胜,形象而富有韵味。
(2)关情:词人忧心国事,渴望国家能在边境战事上取得成功,期待平定天下。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云门诸山
宗 臣
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
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