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一
- 资源简介:
约16060字。
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一
整理人:lydiyi
奉贤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 17—24 题。(18 分)
①刘仁轨,汴州尉氏人也。武德初,除陈仓尉。部人有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无礼,县莫能止。仁轨特加诫喻,期不可再犯,宁又暴横尤甚,竟杖杀之。州司以闻,太宗怒曰:“是何县尉,杀吾折冲!”遽追入,与语,奇其刚正,擢授栎阳丞。
②显庆五年,高宗征辽,令仁轨监统水军,以后期坐免,特令以白衣随军自效。时苏定 方既平百济,留郎将刘仁愿于百济府城镇守,百济复叛,引兵围仁愿于府城。诏仁轨发兵合 势以救仁愿。仁轨军容整肃,所向皆下。时苏定方奉诏伐高丽,进围平壤,不克而还。高宗 敕书与仁轨曰:“平壤军回,一城不可独固,即宜泛海还也。”将士咸欲西归,仁轨曰:“《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便国家,专之可也。今平壤之军既回,则百济余烬,不日更兴,高丽逋薮①,何时可灭?唯宜坚守观变,乘便取之,不可动也。”众从之。于是诸将会议,或曰:“加林城水陆之冲,请先击之。”仁轨曰:“加林险固,急攻则伤损战士,不如先攻周留城。周留,贼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须拔其源。若克周留,则诸城自下。” 于是仁愿帅陆军以进。仁轨乃别率水军及粮船,自熊津江往白江,会陆军同趣周留城。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于是百济悉平。
③吐蕃入寇,命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仁轨每有奏请,多被中书令李敬玄抑之,由是与敬玄不协。仁轨知敬玄素非边将才,乃表敬玄为帅以代己,果覆其众。
④咸亨五年,以功进爵为公,并子侄三人,并授上柱国。州党荣之,号其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仁轨虽位居台辅,不自矜倨。每见贫贱时故人,不改布衣之旧。
【注释】①逋薮:逃亡之人的聚集之地。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于是诸将会议 (2)不自矜倨
18.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分)
期不可再犯( ) A.等待 B. 商定 C. 限期 D. 要求
19.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分)
专之可也( ) A.单一 B. 单独 C. 专擅 D. 变通
2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遽追入,与语 高宗敕书与仁轨
B.特令以白衣随军自效 以功进爵为公
C.引兵围仁愿于府城 于是仁愿帅陆军以进
D.命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 号其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21.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 分)
州司以闻,太宗怒曰:“是何县尉,杀吾折冲!”遽追入,与语,奇其刚正,擢授栎阳丞。
2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 分)
23.以下诗句最符合刘仁轨拒绝奉诏泛海西归心理的一项是( )。(2 分)
A.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D.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4.“不隐恶”“不为讳”是传统史家对记史的态度,请结合这一点分析第③段记载的刘仁轨事迹。(3 分)
17.(2分)(1)聚会商议。(2)夸耀。
18. (1分)D
19.(1分)C
20.(2分)B
21.(5分)州官将(此事)上报朝廷,太宗生气地说:“这是怎样的县尉,杀了我的折冲!”立即追召他入朝,和(他)交谈,对他的刚正感到惊奇,升任他为栎阳丞。(重点:2处省略,是,遽,奇,擢)
22.(2分)通过对比(语言描写)(1分),塑造出刘仁轨智勇双全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眼光(1分)。
23.(2分)B
24.(3分)刘仁轨与李敬玄关系不和,就故意推荐他代替自己征战,让其战败出丑(1分)。刘仁轨这种罔顾国家利益的做法(1分)体现他性格中狭隘的一面,是其人生的污点(1分)。
参考译文:
刘仁轨,汴州尉氏人。武德初年,任陈仓尉。本地有个叫鲁宁的折冲都尉,依仗班位高,放纵无礼,县里没人能禁止。刘仁轨专门加以劝诫晓谕,要求不可再犯,鲁宁却更加横暴,刘仁轨最终用杖刑把他处死。州官将此事上报朝廷,太宗生气地说:“这是怎样的县尉,杀我的折冲尉!”立即追召他入朝,和他交谈,惊奇他的刚正,升任他为栎阳丞。
显庆五年,高宗征辽,令刘仁轨暂时统领水军,因没按期到达而获罪免官,特令他以平民的身份随军效力。当时苏定方已平定百济,留下郎将刘仁愿在百济府城镇守,百济再次反叛,率军将刘仁愿包围在府城。诏令刘仁轨率领军队合力救援刘仁愿,刘仁轨军容整齐,攻无不克。当时苏定方奉诏征伐高丽,进兵包围了平壤,没能攻下而撤回。高宗传诏书给刘仁轨说:“平壤军队撤回,卿的一城不能单独固守,应立即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