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共27道小题,约5560字。 - 山东省日照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牛在中国作为勤奋、力量、镇邪、诚实、吉祥、丰足的象征,其形象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形成诸如“鞭春牛”“送春牛图”及“舞春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会”等灿烂的“春牛”母题民俗文化。“春牛”文化的形成发展主要缘于
 A.个体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B.农耕文明不断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长久推行 D.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2.右表为清乾隆元年(1736年)安徽休宁某地土地所占有情况。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 户数 所占土地比例
 1亩以下 69 2.4%
 1-10亩 122 43.6%
 10-20亩 36 42.4%
 20亩以上 6 12.6%
 合计 233 100%
 A.租佃制日益普遍 B.农业收益提高 C.自耕农经济盛行 D.土地兼并严重
 3.重农抑商政策是在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这长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A.便于专制政府与民争利 B.适应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
 C.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D.推动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4.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形式的铸币以及黄金同时存在,大量流通,而高利贷竟然也成为一种有社会信誉的行业。这种现象说明
 A.商品经济空前发展 B.“工商食官”传统格局被打破
 C.社会秩序高度失控 D.诸侯争霸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5.周安平在《中国古代市肆考略》中指出:北宋以前,“市”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壮大态势。但之后,“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坊市制度逐渐打破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6.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这说明
 A.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弛 D.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7.郑板桥(1693~1765年),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 他制定《板桥润格》“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A.封建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
 C.科举制度已经走向没落 D.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8.下表为英、美、德三国工业生产上升情况简表(以1913年为100%)。据此推断
 1870年 1890年 1910年 191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