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语文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题(10篇)
- 资源简介:
约18210字。
七年级语文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
(一)行者
⑴他总是深夜来访。
⑵我打量着这个行者――现在叫探险家。我打量着这个从外貌到内心都与众不同的能人,这个异人。我甚至心里有一种怀疑,是不是行者武松乘夜从蜈蚣岭突然来到了我的面前?
⑶他的长发是武松式的长发,而不是现代派艺术家的长发。他的这种长发,是一绺一绺的,不卷曲,无光泽,没有修饰美化的痕迹,披散在胸前、肩头,似乎没有梳开,像一股股粘住的绳子,蒙着汗尘。他有一副经常垂下的眼皮和一个苍老的、多皱的、会做出各种表情反应的额头。 他说话的声音很小。更多的时候,他是用额头上的反应来回答你。
⑷他是一个极古怪的人,貌古而神怪。你无法看清他有多少岁,皱纹和活力、奇异的装束和强健的体魄在他身上交织着。
⑸他把自己从城市的人群中放逐出去,整整九年了。
⑹在两年多的岁月里,他用他的脚掌和心灵抚摸了一遍长城,从头至尾。最后他留下这样一句真实感受,他说:“从我踏上寻找长城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我再也不会找到家门了。”
⑺他还用76天时间牵了十几峰骆驼,独自纵穿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那是怎样的76天,他没有详细去说,他仅仅讲了一个细节。当他最终走出沙漠时,他在沙丘上发现了一个烟头,他捡起来,放在鼻子上嗅着。“我终于又闻到了人味儿!”他说,然后他划了一根火柴,点着这半支香烟,他吸到了另一个不知名姓的生命留在这上面的气味。
⑻行者为自己设计了18次行动,准备了43个目标。他的这些目标任选几个刻在下面,都会令人感到强大的挑战性――
长城丝绸之路黄土高原 神农架罗布泊喜马拉雅山 墨脱各拉丹东雪山 玉珠峰
⑼还有五大沙漠: 巴丹吉林、毛乌素、腾格里、塔克拉玛、千古尔班通古特 。
⑽一个人,在今天这样追求享乐、艳羡豪华的人世间,却给自己的生命摆出这样一系列豪迈、阔大的目标,他追求这样的“享乐”,艳羡这样的一类大自然的“豪华”,应该算得上是一位行者了。
⑾行者说:“给我十次生命,一百次生命,我做过的都不算什么。对于宇宙来说,我们不算什么。”
⑿行者又说:“物质精神之外,还应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第三级阶梯,或更多的阶梯。”
⒀行者还说: “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人的遗传序列之上的来源。”
⒁他总是深夜来访。
⒂我打量着他,他处处与周围的习见的人群不同,怪异而令人生疑。我想,如果不是他失常了,就是浸泡在世俗生活中的我们麻木了。
⒃难道探险家与诗人之间有什么相通的东西的吗?或者探险家在本质上都是诗人?总之都是不安于平庸生活的人,都渴望去掀开那神秘的一角。最后的结局也一样,因为走得太远了,他们被好奇心引领得远远离开了众人。读万卷书――读者;行万里路――行者。
⒄求知者啊,你何等固执,何等褴褛,何等艰辛饥渴而又神色庄严啊……
⒅夜很深时,他告辞走了。
⒆行者行在很深的、如墨的夜里了。谁也听不见他的脚步声。
⒇他走路是很轻、很轻的。
(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周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略有改动)
1.作者着重叙述了这位探险家的两次经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2.第(8)段划线句中的“抚摸”一词,表现了行者怎样的内心情感?
3.作者为什么称这位探险家为“行者”?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4. 第⒄段作者发出了疑问,那么你认为是他失常了还是我们麻木了?结合全文和自身的生活,谈谈感悟。
(二)放牛
⑴大约六岁的时候,生产队分配给我家一头牛,父亲就让我去放牛。记得那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较瘦,却很高,大家叫它“老黑”。
⑵父亲把牛牵出来,把牛缰绳递到我手中,指了指远处的山,说:“就到那里去放牛吧。”
⑶我望了望牛,又望了望远处的山。那山我可从未去过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