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武威三中、武威期中、武威十六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共32题,约10210字。 - 2018年高一期末考试试题 
 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
 A. 周王
 B. 贵族
 C. 平民
 D. 奴隶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的叙述可以看出材料描述的是西周时期的井田制,所谓的“公田”也就是井田之中的部分,它是贵族的主要土地,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井田制下所有土地都归周王室所有;C选项错误,平民没有土地所有权;D选项错误,奴隶制度下奴隶没有任何地位和权力。
 2.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春秋战国”、“经济发展特点”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牛耕出现表明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①正确;生产力的发展促成自耕农经济的形成,②正确;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瓦解),③正确;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④正确。故正确答案选D。
 点睛:抓住材料的关键时间“春秋战国”,分析当时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注意对材料中出现的时间的解析。
 3.下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从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牛耕在当时得到了推广
 ②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③东汉精耕细作技术得到提高
 ④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图片显示的是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体现了耕作技术的进步,故①③正确;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是唐代的曲辕犁,铁器开始运用于农业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②④说法不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图片信息的把握,结合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知识加以回答即可。
 4. 2008年5月,广东省南澳县海域又发现一艘明代的沉船“南海二号”。考古工作者从该船上整理出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中不可能有
 A. 大量白银货币 B. 粉彩开光花尊
 C. 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D. 精美的棉布船帆
 【答案】B
 【解析】
 【详解】粉彩瓷器最早出现在清朝时期,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白银货币在明朝时期已经实行,故A项正确;五彩镂空云凤纹瓶是明朝万历年间瓷器,故C项正确;棉布字啊宋元时期广泛使用,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
 A. 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