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桶者》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17450字。
虚构天然存在于小说创作中。没有虚构的小说是不存在的,只是虚构成分的多或少而已。小说家意在通过想象,给我们呈现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呈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谎言,并通过这个谎言,艺术地告诉我们一个时代的真实。本单元就是通过《骑桶者》这篇小说,让我们来把握小说创作中的“虚构”这一话题的。,
虚构与小说创作与生俱来,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骑桶者》这篇小说就体现了虚构的特点。
虚构需要想象,小说就是想象的艺术。学习这篇小说,要体会小说是怎样显示作家非凡的想象力的。
虚构只是一种形式,其真正的意旨在于揭示生活的真相。学习这篇小说要把握作者通过虚构反映的现实生活或作家的感受,而且这篇是多义性小说,可以从各个角度去阐释,要能大胆地去阐释小说的这种多义性主旨。
了解作家卡夫卡的生平与创作。
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
理解“虚构”“事实”“真实”“想象”这些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探究卡夫卡对待虚构的态度。
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虚构能力。
14 骑桶者
◎背诵名句
1.《劝学》中通过对比的手法直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诵读经典
经典: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大学》)
翻译:所说的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是国君敬重老人,人民就会崇尚孝道;国君尊敬长者,人民就会崇尚恭顺;国君怜恤孤儿,人民就不会背弃。
赏析:言传不如身教。齐家的关键是修身,修身才能教育家人。治国之道除了教化之外,还需政令,但毕竟以教化为本。这段话就是强调国君在治国中的表率作用。只要在位者有敬老、尊长、怜恤孤苦的行为,则人民自会兴起孝、慈、不背之志。这与推己及人、人心比人心,是一个道理而已。为人君者,若能洁身自好,修养仁德,实行仁政,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而保有天下。这就是国君有道,不令自行,治国之道便是此理。
◎作者档案
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弗兰茨•卡夫卡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卡夫卡被公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奠基人),是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也是表现主义文学中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