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高效精练(2份)
- 资源简介:
约4310+4270字。
分册二
第一部分 锁定题点,高效提升
——通向内化能力之道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效精练 1 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对应学生用书P153
[精练点拨]
在考场上,答好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是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按题目要求,将选项与原文从内容、结构、语法、逻辑、论证等角度进行精准比对,而掌握下面这几种答题方法,将会让你选得既准又快。
1.切片比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不少选项信息跨度大,综合性强,表述语句比较长,有的含有好几个分号、句号,并且选项信息往往分散在多个段落或一个段落的不同位置。信息点多而且面广,使考生一眼不能穷尽,大有“乱花迷人眼”之感,对于这样的选项,可以运用“切片比对法”来解答,即将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段,逐一与分散在原文各个段落的对应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比对,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段,看相关片段的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
2.逻辑推理法
论述类文本具有论证灵活、行文自由、主观性强的特点,命题人也就常常会设立一些似是而非或者违背常理的选项,为此,我们可以尝试运用“逻辑推理法”初步判断选项是否符合情理、符合逻辑。特别是在遇到判断句、条件关系句、因果关系句、递进关系句、假设关系句、绝对化表述句时,运用“逻辑推理法”判断正误,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大提高答题效率。
3.排扰作选法
明确命题者经常采用的各选项干扰设置的常见方法,如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不清、因果混乱、混淆时态、曲解文意、说法绝对、答非所问等。作选时要自觉地避开这些干扰项,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汉到唐持续近千载的岁月中,古人创作了千姿百态的骆驼形象,它们的形态、组合、驮载的物品等,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像是一种符号,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
汉代文物中骆驼并不多见,西安沙坡村出土的西汉骆驼,没有任何装饰,比较写实,整体造型十分高大。在汉代动物塑像中,骆驼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和变化多样的姿态,显然与其他大量动物等同起来,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
北魏是表现骆驼形象的第一个高潮。洛阳北魏元邵墓骆驼,带鞍架,铺长毯,毯上有货袋,袋的前后有扁壶、兽。这是一种崭新的形象,与货物的搭配,点明了骆驼载物的用途。从此,骆驼载货,特别是驮载丝绸成为极富特征的造型,它的象征意义也凸显出来。
十六国时期,苻坚遣吕光大举进军西域,回师东归时,载运战利品
……
效精练 2 理清文本结构层次,答好论证分析题
对应学生用书P155
[精练点拨]
论证分析题解题步骤
第一步:剖析选项明确关键
先剖析选项,明确选项的“考查点”,利于我们读文本时有所侧重,自觉思考与选项相关的信息,读文更“精准”。
第二步:带着2个问题去读文
(1)文本和结构类型
(2)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
在读懂文本时,除了弄清文本的论证结构和思路外,还需要细致把握以下问题:论点是什么(根据文章的结构形式可知,“总—分—总”式结构的文本论点往往在首段或尾段,“总—分”式结构的论点一般在首段,“分—总”式结构的论点一般在尾段)、是从哪些方面论证论点的(即分几个角度或层面来分开论述中心论点的)、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据(即关注文本中材料类型,把握材料运用的目的)和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等)。
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在解答相关论证分析类题目时才能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
[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经典中,《周易》产生的历史渊源甚为悠久,可追溯至传说中的伏羲时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周易》由原始的八卦符号演变为六十四卦,直到西周初期卦辞、爻辞才编定完成。《周易》经文的形式和内容确定之后,其象征意蕴与卜筮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同时也逐渐渗透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道德文化观念,但尚未形成一定的体系。真正促使《周易》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的,则是《易传》(十翼)的出现,这也标志着《周易》作为经典最终完成。从汉代开始《周易》被尊崇为群经之首,是有其内在、深刻的理论与现实依据的。
汉代天人之学的繁盛提高了《周易》经典的历史地位,对于后世统治者政治与文化策略的操作极具示范意义。特别是从唐代开始,《周易》为“六经”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