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必曰利》学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9/11 17:10: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410字。

  二、王何必曰利
  一、熟语积累及运用
  1.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顾或不怕路途遥远。
  2.鸡鸣而起:鸡一叫即起身做事。形容勤奋不怠,刻苦自励。
  【运用】(判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
  1.看到这么多工人居然不远千里前往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参与建设,他十分感动,写下了这首小诗。 (√)
  2.中国睡眠研究会报告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接近四成。不少人鸡鸣而起,失眠成愁。(×。“鸡鸣而起”形容勤奋不怠,刻苦自励。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二、文化常识
  蹠: 就是“盗跖”,又名柳下跖、柳展雄,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盗跖”和“桀跖”,中国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率领盗匪数千人的大盗。
  一、一词多义
  二、指出下面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到利益)
  2.苟为后义而先利(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后;以……为先)
  3.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
  4.不远千里而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远)
  5.孳孳为善者(形容词作名词,善事)
  三、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利与善之间也
  古义:……的差别
  今义:中间
  四、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判断句)
  译文:鸡叫就起来勤勉行善的人,跟舜是一类。
  2.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译文:这样却不亡国的,还从未有过。
  3.先生将何之?(宾语前置)
  译文:先生您将到哪里去?
  4.何以利吾国?(宾语前置)
  译文:用什么使我的国家获利呢?
  1.选文第2则反映出孟子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什么?
  【点拨】选文第2则中,孟子对宋 制止秦楚构兵的行为是赞同的,他反对的乃是宋 劝秦楚罢兵的理由和根据。孟子认为,劝秦楚罢兵应从是否合仁义出发,而不应从是否有利出发。孟子在这里所辩的问题实则是人的行为的价值标准:判断某一行为正确与否的根据是行为结果的利害,还是行为本身的性质?宋 是以行为结果的利害为根据,引导行为主体趋利避害;孟子则相反,是以行为本身的仁义与否为根据,说服行为主体由非仁义之行复归于仁义之行。
  2.孟子是如何阐述“利害”与“战争”“和平”之间的关系的?应该怎样评价孟子的这一思想主张?
  【点拨】(1)关系:①在孟子看来,和平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也非常支持宋 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行为。②但和平的前提是仁义,而不是利害关系。
  如果用利害关系去换得一时的和平,早晚也会失去和平。因为基于利害关系的和平,实际上隐伏着很多不和平的因素,这就好比人与人之间都以利害关系相互对待,一旦因为利害关系发生冲突,必然导致争斗,失去稳定与和平。
  相反,如果以仁义为前提赢得和平,则会保持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