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阅读练习(3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6/27 17:12: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阅读练习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docx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docx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阅读练习.docx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应题目。
  甲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乙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节选自《孟子•离娄章句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B.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C.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D.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先秦时期贵族最低等级,地位低于大夫。文中指有道德操守的官员,以区别百姓。
  B.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弟姊妹为悌。孟子重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C.弑,古代统治阶级称儿子杀父亲、臣子杀国君为“弑”。文中的“弑”指百姓杀君王。
  D.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后用社稷泛指国家,反映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特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甲孟子在分析“恒产”与“恒心”关系基础上,进而提出推行王道的关键在于先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然后进行教化。
  B.选文甲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气势磅礴。“则盍反其本矣”是孟子对齐宣王的呼告,如见其色,如闻其声,富有感染力。
  C.选文乙中孟子认为君臣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尧、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国君应该向尧、舜学习,实行仁政以保天下。
  D.两则选文都体现了孟子核心政治思想:仁政。选文甲侧重正面阐述行仁政的措施,选文乙多从反面论说行仁政的重要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2)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5.经过孟子的游说,齐宣王表示“请尝试之”,接着孟子提出了“保民而王”的施政纲领,其具体举措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晁错者,颍川人也。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
  ……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祥兴二年二月,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帝求南人有才者甚急,王积翁荐之。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积翁欲令宋官谢昌言等十人请释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寝。帝知其不可屈,议将释之,天祥曰:“愿赐一死!”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史臣曰:“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锧,可不谓之仁哉!”许有壬曰:“文天祥万变不渝,事固不可以成败论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九、《宋史》卷四百十八)
  文本二:
  文丞相甫冠奉廷对,即极口论国家大计。未几元兵渡江,又上书乞斩嬖近之主迁幸议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气盖天下矣。自是而断断焉,殚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己任。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B.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C.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D.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人,指原南宋境内的各族人。元朝统治者把全国人分成四等,南人属最下等。
  B.黄冠,黄色冠帽,多为道士戴用,文中指做道士,文天祥以此为借口是希望逃出敌营。
  C.赞,常用作议论史事的文体,附于史传后以阐发议论,文中是史官对文天祥的评价。
  D.伏锧,古代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于砧上,故称“伏锧”。也泛指被处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弘范认为,文天祥在南宋王朝灭亡的时候已经尽到忠孝之心了,如果效忠元人,也能得到高官厚禄,但文天祥坚决地拒绝了。
  B.文天祥在被元人囚禁期间,元人敬重文天祥的忠义精神和为政才华,始终对他很恭敬,而且想尽一切办法劝他投降归附。
  C.留梦炎反对释放文天祥,他认为一旦文天祥回到江南再起义兵,会使他们陷入尴尬的境地。元主虽不忍心,但最终还是杀了文天祥。
  D.文天祥虽然抗元最终失败,但因为他能舍生取义,从容赴死,充分体现了儒家“仁”的精神境界,对此两个文本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2)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
  5.两个文本都评价了文天祥以身许国的行为,请分别概括其主要观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
  ……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贡东见越王,王闻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问曰:“此僻狭之国,蛮夷之民,大夫何索然若不辱乃至于此?”子贡曰:“吊君,故来。”越王勾践再拜稽首,曰:“孤闻祸与福为邻,今大夫之吊,孤之福矣。孤敢不问其说?”子贡曰:“臣今者见吴王,告以救鲁而伐齐,其心畏越。”越王再拜,曰:“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遁逃,上栖会稽,下守海滨,唯鱼鳖见矣。今大夫辱吊而身见之,又发玉声以教孤,孤赖天之赐也,敢不承教?”子贡曰:“今吴王有伐齐、晋之志,君无爱重器以喜其心,无恶卑辞以尽其礼。而伐齐,齐必战。不胜,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骑士锐兵弊乎齐,车骑、羽毛尽乎晋,则君制其余矣。”越王再拜,曰:“昔者,吴王奋其民之众以残吾国,鄙吾百姓,夷吾宗庙。孤之怨吴,深于骨髓。孤身不安重席,口不尝厚味,目不视美色,耳不听雅音,既已三年矣。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愿一与吴交战于天下平原之野。思之三年,不可得也。今大夫有赐,敢不待令乎?”子贡曰:“臣观吴王为数战伐,士卒不息。夫子胥为人精诚,中廉外明而知时,不以身死隐君之过,正言以忠君,直行以为国,其身死而不听……”越王大悦。
  (节选自《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材料二:
  子贡曰:“赐为君观夫吴王之为人,坚强以恣下,下不能逆,数战伐,士卒不能忍。太宰嚭为人,智而愚,强而弱,巧言利辞以内其身,善为伪诈以事其君,知前而不知后,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吏,灭君之臣也。”越王大悦。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孤A少B失C前D人E内F不G自H量I与J吴K人L战M军N败O身P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指吝惜,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则又爱之太恩”的“爱”字意思不同。
  B.羽毛即羽旄,古时常用鸟羽和旄牛尾为旗子的装饰,故也作为旌旗的代称。
  C.重席指层叠的席子,即两层席,古代坐席,以层数多少来区分地位的尊卑。
  D.逆的意思是反对,与《孔雀东南飞》中“逆以煎我怀”的“逆”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向东到越国拜见越王,勾践对他礼遇有加,并感谢他屈尊前来而又送上金玉良言,且表示愿意接受其指教。
  B.子贡见吴王时,劝告吴王援救鲁国而攻打齐国,可吴王心里害怕越国;子贡劝越王向吴王示好,促成吴王伐齐之事。
  C.子贡对吴国讨伐齐国之事进行了推演,认为不管吴国胜利与否,结果都对越国有利,越国都可以制服吴国的残余力量。
  D.越王对吴王的怨恨深入骨髓,他节制物欲,身受劳苦,刻苦磨砺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吴国一战,但一直未能实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闻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
  (2)吴王奋其民之众以残吾国,鄙吾百姓,夷吾宗庙。
  5.子贡认为吴国终不会有好结果,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