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
- 资源简介:
约7140字。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少有名节。蟠父母卒,哀毁思慕,不饮酒食肉十馀年,遂隐居学治京氏《易》,严氏《春秋》,小戴《礼》,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学无常师。
(节选自皇甫谧《高士传》)
材料二:
同郡缑氏女玉为父报仇,杀夫氏之党,吏执玉以告外黄令梁配,配欲论杀玉。蟠时年十五,为诸生,进谏曰:“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配善其言,乃为谳得减死论。乡人称美之。
家贫,佣为漆工。郭林宗见而奇之。同郡蔡邕深重蟠,及被州辟,乃辞让之曰:“申屠蟠禀气玄妙,性敏心通,丧亲尽礼,几于毁灭。至行美义,人所鲜能。安贫乐潜,味道守真,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方之于邕,以齿则长,以德则贤。”
后郡召为主簿,不行。遂隐居精学,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临殁,以身托蟠,蟠乃躬推辇车,送丧归乡里。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从事义之,为封传护送,蟠不肯受,投传于地而去。事毕还学。太尉黄琼辟,不就。及琼卒,归葬江夏,四方名豪会帐下者六七千人,互相谈论,莫有及蟠者。
先是京师游士汝南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之。太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学将兴,处士复用。蟠独叹曰:“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簪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绝迹于梁、砀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居二年,滂等果罹党锢,或死或刑者数百人,蟠确然免于疑论。后蟠友人陈郡冯雍坐事系狱,豫州牧黄琬欲杀之。或劝蟠救雍,蟠不肯行,曰:“黄子琰为吾故邪,未必合罪。如不用吾言,虽往何益!”琬闻之,遂免雍罪。唯蟠处乱末,终全高志。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三十》)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师,固定的老师,与韩愈《师说》中“圣人无常师”的“常师”含义相同。
B.哀矜,哀怜;怜悯,“哀”与《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的“哀”字含义不同。
C.辞让,推辞谦让,“辞”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乃辞谢”的“辞”字含义相同。
D.易节,改变节操,与《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易节”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屠蟠遵守孝道,牢记父母之恩。他年轻时就以良好的名声和高尚的气节闻名,父母去世之后,为了表示对父亲的怀念,十多年不吃酒肉。
B.申屠蟠敢于伸张正义,能够主持公道。在同乡妇女缑玉为了替父报仇而杀死仇人后年仅十五岁的他就能劝谏县令以缑玉的节义而免除了其死罪。
C.申屠蟠读书博贯五经,深得蔡邕看重。当申屠蟠被州府征召做官时,蔡邕曾赞扬他,说他安于贫困,乐于修身,赞扬申屠蟠的美德是别人难于做到的。
D.申屠蟠具有美好品行,信守友人托付。他的太学同学王子居在临死之际将后事托付给他,他亲自推着装载王子居灵柩的车,送丧回到王子居的家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配善其言,乃为谳得减死论。乡人称美之。
(2)黄子琰为吾故邪,未必合罪。如不用吾言,虽往何益!
5.文中蔡邕称赞申屠蟠“至行美义,人所鲜能”,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