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10080字。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几年,“搭子社交”日渐成为热门的社会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相关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群体中,有近九成的年轻人听说过“搭子社交”,且女生在这一特征上的表现更加明显,比例高达92%。有一半以上的年轻人有“搭子”,而在没有“搭子”的年轻人中,仍然有超过一半的人想要有个“搭子”。不同类型的搭子通过兴趣和需求被联系在一起,使得年轻人在工作和生活的不同领域都能够得到陪伴。轻社交的“搭子”关系,俨然成为当代青年的一种社交新趋势。
所谓“搭子社交”,是指通过社交平台或应用程序,以寻找共同兴趣、目标或者活动为前提的社交方式。“搭子”社交覆盖了诸多领域,如“饭搭子”“旅游搭子”“羽毛球搭子”等。搭子关系注重垂直细分场景的精准陪伴,通过与相似兴趣爱好的人建立联系,参与者可以在一个个专注的环境中与他人交流互动。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模式,“搭子”社交反映了当下青年群体的社交心理变化。年轻人通过不同类型的“搭子”探索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满足了个人在不同层面的社交需求。
传播学理论中“强关系”和“弱关系”的概念有助于理解为何青年群体趋向于与陌生人社交。“强关系”指亲密友好的关系,通常是家庭成员、亲戚和密切朋友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基于长期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因此在社交互动中能产生深入的沟通和支持。而“弱关系”是指与陌生人或熟悉程度较低的人之间的关系,如同学、同事或偶然结识的人。弱关系通常基于短期的交流和较少的了解,但它们也有其价值,例如提供新的信息和资源、扩大社交圈子以及促进创新和发现机会。年轻人倾向于与陌生人进行社交主要是因为他们更有动力去寻找新的人际关系,以满足社交需求,开拓个人发展的机会,并获得新的信息和资源。可以说,“搭子社交”所以流行,是因为它有助于补充传统的固定关系。另外,在现代化的城市社会中,“强关系”社交的表达受到多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对于离开出生地、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来说,父母的关怀受到地理距离的限制,好友之间也往往需要“跨越多个时区”才能见面。因此,年轻人常常会面临孤独,需要独自进行一些活动来填补空虚。
与传统的社交关系相比,“搭子”关系通常始于虚拟网络,往往具有匿名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在过度社交化的时代,人们正在经历“熟人社交倦怠”。因此常常采取各种“断连”的方式来逃避过度连接的社会环境,从而产生“反连接”的社会行为。“反连接”并不是指无条件地断绝一切关系,而是断绝特定情境下可能给个体带来过大压力和负担的关系,使个体重新获得必要的私人空间和时间。“搭子”关系的出现就是对这种“熟人社交倦怠”的回应。年轻人在建立“搭子”关系时,通常会选择避开当前的圈子,与陌生人建立联系。因此,他们更加注重“搭子”关系的实用性,更加注重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取材于张浩然的有关文章)材料二 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安土重迁、世代稳定的特点,在日常的生产劳作中,形成了以差序格局为基础的熟人社会。而现代化发展带来频繁的人员流动,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离开家乡,外出求学、谋生,“生于斯长于斯”状态较之以往更少见。人口的频繁流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地缘关系变得脆弱,亲缘关系也由于空间距离的阻隔而难以满足年轻人即时性的需求。同时,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因为常常要面临搬家、调动、跳槽,稳定的社交关系不断被打破。基于长时间社会互动结成的深层友谊,又在一次次的流动中分隔,熟悉的朋友相距太远,使线下社交面临空间距离的障碍。
当然,无论城市化如何推进,个体主义如何发展,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本质是无法改变的,需要借助社交获得情感支持。面对陌生的人群,个体化的青年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优先满足自身需要”的浅社交,有共同爱好、共同目的的“搭子”恰好符合这种需求。研究表明,在生活中经常流动的人,对待友谊建构一般采用划分策略,也就是和不同的朋友做特定的事情,通过不同类型的“搭子”来满足自己各方面的社交需求。“搭子”基于精准需求而结成,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障碍,实用性极强。
“搭子社交”之所以能够流行并迅速发展,互联网的作用功不可没。2019年以来,多家新媒体技术公司秉持“以内容驱动社交,以社交拉动消费”的理念,强化平台社交方式,意在以社交闭环将用户吸引到自家的网络平台上。平台以兴趣与爱好划分社群,为年轻人建立“搭子”关系提供了契机。与传统社会有限的社交范围不同,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想要找到在某一兴趣领域志同道合的“搭子”,只需在社交平台发布需求,或者在互联网平台直接搜索,便可以通过算法推荐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实现精准匹配。年轻人“万物皆可搭”的社交状态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发布寻找“演唱会搭子”的笔记,便能找到和自己均为粉丝的同伴共赴现场;搜索“旅行搭子”可以筛选出同样旅行习惯的理想旅伴;甚至可以在平台上寻找“穷搭子”,将与自己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一致的伙伴匹配在一起,不必因为囊中羞涩而强迫自己合群,反而更能拥抱舒适轻松的生活。
网络平台的兴起让年轻人真正实现了“只有想不到,没有搭不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际交往的广度不断被拓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迭代进步,使得社会关系网络类型进一步趋向多样化。从农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社会关系逐渐由亲缘关系向趣缘关系演进。趣缘关系指的是因相同的兴趣爱好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平等性等特点。每个关系主体都可以在不同的趣缘关系中自由选择,在“参与—退出—新的参与”的循环中享受自己的趣缘生活。这恰恰契合了现代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取材于王昕迪、胡鹏辉的有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搭子社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搭子”的“搭”可理解为“陪伴”“匹配”,强调参与者的共性。
B.“饭搭子”也可继续精确,垂直细分为“火锅搭子”“烧烤搭子”等。
C.在某些社交情境中,“搭子”之间完全可以不见面而保持良性互动。
D.“搭子”关系基于虚拟网络的单一途径来构建,因而具有匿名性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从相关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搭子社交”受年轻人追捧的热度。
B.要想获得私人的时间空间,就要断绝过度连接的社会环境带来的负面关系。
C.一个人可根据社交需求拥有诸多领域的“搭子”,可涉及衣食住行诸方面。
D.趣缘关系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差序格局下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距。
(3)“搭子社交”成为当代青年的社交新趋势,是由哪些原因促成的?又可能包含着哪些隐患?请根据以上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续师说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