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40字。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诗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首当代诗歌,因此要从朗读上着手,引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要让学生对诗句的品味有自己的体会,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⑵初步了解诗歌常识;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⑶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语言的含蓄性。
⑷掌握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诵读、讨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学习本诗,树立坚定的信念,不怕困难,去实现人生理想。
⑵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重点难点:
1、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诗歌语言。
2、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借助形象抒情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蕴藏在“山”“海”的深层次的内涵。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一种信念、一个哲理,意象壮阔,诗意跌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凝练形象的语言。
2、启发讨论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3、点拨法。用于对诗歌意蕴的分析。
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1:同学们见过海吗?海是什么样的?没见过的说一下你脑海里海是什么样的?
提示:海很大,一望无际,波涛汹涌,与天相接,有许多动物,还有植物!
问2:那你们想不想去看海?山里的孩子会不会想看海?
提示:想,山里的孩子一定想去看海。
问3:那同学们见过山吗?
提示:见过。比如……
问4:我们安徽就是一个多山的地方。我们省内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玡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