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归来》教学设计24
- 资源简介:
约3380字。
7 大雁归来
1.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说明顺序。
2.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身边各种生命形态的尊重。
1课时
布置学生完成第7课预习卡
一、问答导入
师:有一种动物,每年春秋两季,人们都可以看到它们在天空中仿佛书写着苍劲有力的“人”字或“一”字,同学们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
生:大雁。
师:没错,这就是秋寒南征、春暖北归的大雁。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脚步,一起走进大雁的世界,和大雁来一次亲密接触吧!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通过问答引入本课的说明对象——大雁,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把握内容,明确说明顺序
1.初步阅读,提取信息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概述“大雁归来”的旅程。
自读任务一
自主阅读课文,在课文旁边批注,按下面的句式回答,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样的大雁。
我发现了_____________的大雁。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批注。
(2)学生全班交流。
(3)教师归纳展示。
预设 示例:①冬天的大雁;②从南方归来的大雁;③觅食的大雁;④哀鸣的孤雁;⑤成群结队的大雁;⑥四月夜间鸣叫的大雁;⑦集会时的大雁;⑧向大地洒下野性诗歌的大雁;⑨富有联合观念的大雁;⑩每年三月,吹起联合的号角的大雁……
2.明确顺序,整合信息
(1)根据文章描写的大雁归来的旅程,可以看出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
提示:抓住时间词、空间词、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语句来理清结构,判断说明顺序。
预设 本文大致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2)大雁的行为是如此丰富,作者的观察是这样细致,请同学们分别按不同角度把找到的有关大雁行为的信息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
自读任务二
将找到的有关大雁行为的信息,按旅程远近、栖息地、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进行分类整理。整理后,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任选一个方面,分类整理,全班交流)
预设 示例:旅程远近——直线飞行200英里——坚强、守信;
栖息地——沼泽地、池塘边——充满灵性;
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具有团结精神,互相关爱。
【设计意图】
本环节学生自主阅读,获取信息,把握文章写作的顺序;然后整合归纳信息,进而激发学生探讨大雁的兴趣,为后面深入阅读做铺垫。
三、品味语言,感悟情怀
本文是一篇生物学“观察手记”,从内容上看,是记录大雁在每年三四月间北归的过程。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记录得细腻生动,让人读来仿佛正在作者身边,与他一同凝神注视着归来的雁群。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感染力,关键在于作者对他观察和记录的对象———包括大雁在内的各种生命,怀有深挚的热爱,他是一位“爱鸟者”。在他笔下,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自读任务三
细读课文,你从作者的哪些语言中读出了爱鸟的情怀?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