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58
- 资源简介:
约3770字。
1 春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抓住特征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PPT先行展示春日美景,然后文字陈述)
穿越古今,诗人以墨绘春,吟咏不绝。从“春眠不觉晓”的温柔晨曦,到“烟雨楼台”的朦胧画卷,春的韵律跨越千年。今日,让我们随朱自清先生的《春》,一同漫步现代文学的春日小径,感受那份细腻入微、生机盎然的春之赞歌。
二、新课教学
预习检测
见教学PPT课件。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听朗读示范,注意朗读的重音和停连。
重音:
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
停连:
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无论停还是连,都要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不是任意的。
目标导学二:按部分品读课文
(一)阅读课文思考: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
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盼春——绘春——颂春
第一部分(1):写盼春的心情,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第二部分(2-7):借助一幅幅图画描绘春天。
第三部分(8-10):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
(二)课文重点品读
品读第一部分
1.品味语言,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盼望春天到来的?
明确:
第①段中用到了拟人和反复。连用两个“盼望着”,表现出人们急切欣喜的盼春之情;用“脚步”描述春天的来临,化抽象为具体,十分生动形象。
2.轻声诵读第①段,思考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内容上突出人们盼春的急切心情,为全文奠定欢快愉悦的感情基调。
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品读第二部分
1.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
明确:
五幅图画,根据第③—⑦段分写春天的各种景物可以确定:
小草报春——春草图
百花争春——春花图
微风唱春——春风图
细雨润春——春雨图
勤人迎春——迎春图
2.第②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明确:“刚睡醒”“张开了眼”赋予大自然以人的行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分写山、水、太阳“睡醒”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