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105
- 资源简介:
课件共21张,教学案约2420+68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构成要素、把握演讲内容、感受演讲语言,把握演讲的特征。
2. 借助任务单,设计并模拟演讲。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通过分析构成要素、把握演讲内容、感受演讲语言,把握演讲的一般特征。
2. 读与讲结合,设计演讲单并进行演讲。
教学难点:
1. 通过分析构成要素、把握演讲内容、感受演讲语言,把握演讲的文体特征
教学过程
一、了解缘由,呈现学习任务
1991年10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在《瞭望》周刊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奖发表了演讲——《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演讲词,完成以下两则任务:
任务一:这篇演讲词好在哪里?
任务二:我们应该怎样读这篇演讲词?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身份和演讲背景,有利于学生进入演讲情境;任务驱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建构演讲知识体系
[发现一]分析构成要素——演讲具有针对性
1、学生默读演讲词,根据演讲词的内容,参照《最后一次讲演》,分析本次演讲的构成要素。
……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任务单分析演讲构成要素、把握演讲内容、感受演讲语言,把握演讲的特征。
2.借助学习任务单,设计并模拟演讲。
课前学习任务
1. 学生观看《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演讲视频,体会丁肇中演讲的现场氛围和表达效果。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默读演讲词,分析本次演讲的构成要素。
构成要素 《最后一次讲演》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演讲者的身份 诗人学者、爱国战士
演讲的时间 1946年7月15日
演讲的背景 李公仆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举行追悼会
演讲的目的 颂扬李公仆的献身精神,号召广大人民与反动派做坚决的斗争
演讲的场合 李公仆追悼会
现场听众的构成 昆明的进步人士、青年学生;混入的少部分国民党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