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8330字。
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学校组织同学们游览慕田峪长城,开展“游家乡胜景,传民俗文化”主题展示活动。请你根据同学们收集的材料完善展示内容。
1. 用正楷字将活动主题“游家乡胜景,传民俗文化”十个字抄写在横线上。
【展示一 长城印象】
①雄关漫道接苍茫,慕田峪长城如巨龙盘踞于燕山山脉。它是明代长城的重要段落,西接居庸关,东连古北口。据史书记载,此段长城是明朝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北齐长城遗址上督建而成的。它雄伟壮观,气势恢宏,好似一条wānyán起伏的巨龙盘踞在无边无际的崇山峻岭之中。
②慕田峪长城不仅如巨龙般盘踞山岭,气势恢宏,而且四季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早已成为游人向往的胜地。清代诗人孙学诗曾以“借问谷中何所有,千树桃花万树柳”道尽此处灵秀。春日里,花开满坡,群英荟萃——桃花、杏花如丹霞漫天,梨花、栗花似白雪铺地,花香裹挟着山清气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盛夏时,绿荫蔽日,鸟鸣清脆,凉爽的山风驱散暑意;金秋之际,长城脚下果实累累,红叶似火, xuàn 丽多姿,秋色耀目生辉;冬季雪后,苍松映着皑皑白雪,山峦银装素裹,北国风光分外妖娆。
2. 展示内容中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蜿蜒炫丽多姿记载(zài)栗(lì)花
B. 蜿蜒绚丽多姿记载(zǎi)栗(lì)花
C. 蜿蜒绚丽多姿记载(zài)栗(sù)花
D. 蜿蜒炫丽多姿记载(zǎi)栗(sù)花
3. 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崇山峻岭 B. 群英荟萃 C. 心旷神怡 D. 银装素裹
【展示二 长城民俗】
从前,慕田峪不叫慕田峪,而叫杏谷,只因漫山遍野的杏树得名。这里的杏子又大又甜,百姓把杏子驮出山去,换回粮食糊口。在修筑慕田峪长城时,兵丁民夫又累又饿,把村里的杏子吃了个精光,百姓们失去生计。这时,来了个书生念着:“树下有口填不满,口里有食吃不完。若要来年有吃穿,杏谷变为树下田。”有个老秀才琢磨出其意:要想吃饱饭,就需多种田。于是,百姓将“杏谷”改叫“木田谷”。因古时“谷”与“峪”通用,“木田谷”也就成了“木田峪”。后来,村人又把“木”改成了 “慕”,“木田峪”就成了“慕田峪”。
如今,在慕田峪长城,人们可登高祈福,村民们以虹鳟鱼宴、焖炖板栗等招待游客。这些承载着先民智慧和期盼的传说,已化作村民待客的淳朴热情,让古老的长城故事在袅袅炊烟中历久弥新。
4. 同学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到“慕”字有“羡慕、仰慕、向往、依恋”之意,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你认为“慕田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三 长城文化】
①“幕峪雄关连塞北,长城胜迹冠京华”,这两句诗不仅道出了慕田峪长城的雄浑气象,更蕴含着古人“据险守国”的军事思想。②正关台的建筑形制堪称古代军事工程的智慧结晶————它由三座空心敌楼构成,三座敌楼通连比肩、并立矗峙:两侧敌楼体量较小,中间敌楼形制较大,顶部各建有一座望亭。关门并未设置在关台正中,而是位于关台东侧;进出关台的通道,则在两侧敌楼分别设门,这种独特的关台建筑形制,在万里长城中极为罕见。
③双面垛口御外防内的设计尤为精妙:墙体两侧均设垛口墙,意味着两侧均可与敌军作战,足见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从地势看,慕田峪关地势最低,往东地势陡然上升,往西则起伏和缓,走势平缓,整体极富立体感。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龙形走势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图腾,俯瞰宛如一条在山巅腾飞的巨龙:高峰之处似昂首冲九天,沟谷之处如俯身饮溪流,景象蔚为壮观。
慕田峪长城的这些精妙设计既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又展现了古人的军事智慧。站在这古老的城墙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民族用智慧与坚韧写就的不朽传奇。
5. 进行展示的同学对文段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有疑问,你认为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6. 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7. 请用一句话,写出你参加此次活动的收获,用上“了解”“感受”“激发”三个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书写。
用正楷字把“游家乡胜景,传民俗文化”抄写在横线上,字要横平竖直,不要连笔。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二、古诗文阅读(共22分)
(一)(共8分)
8. 默写,完成下面小题。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饮酒》)
(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
(3)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5)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