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四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3840字。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十月月考初三语文测试卷
2025.10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2页,共26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答题不得使用任何涂改工具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校学生会拟举办“君子自强不息”主题文化展览活动,请你协助筹备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君子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代中华儿女,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君子在个人修养方面要能做到“君子固穷”“君子坦荡荡”“君子泰而不骄”“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君子”内涵与时偕行。新时代,“君子”仍是世人共同推崇的高尚人格。淬炼君子人格是当代青年立身处世的价值标杆。
1. 你想知道“君子固穷”的意思,查阅典籍,发现古代学者的解释为:“固穷”者,言穷当固守也。你认为“君子固穷”的意思是()
A. 君子应该固守穷困的境遇,不被外物诱惑而改变自己的追求。
B. 君子固然有穷困的时候,只需守候得志之时到来,实现抱负。
C. 君子处于穷困条件下,还能固守自己志向,坚持自己的操守。
第二部分
自强不息——古今榜样的精神引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忍,持之以恒,努力奋进。古有屈原行于长路,上下求索;有李白长风破浪,扬帆济海;有郑燮千磨万击,迎风坚韧。今有奥运健儿不惧伤病,勇于夺冠,为国争光;有身残志坚的陆鸿虽患脑瘫,但逆流而上扶贫创业;有华坪女高学子面对坎坷求学路,仍刚强勤敏心怀远志。新时代青年更要提高自强不息的精神,共同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不断塑造自我的人格。
2. 你想选以下的一幅书法作品参展,哪幅题字更能体现主题,同学们各抒己见,请你发表看法。
小东:作品1好。它是篆书,字形修长,笔画圆转,蕴含古朴典雅的君子风格。
小语:作品2合适。它是行书,行云流水,笔画连带,体现大胆追求、开拓进取精神。
我:作品3更好。它是楷书,结构严整,笔画平直,源自《周易》中的经典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①________”(请根据作品用正楷字补全名句),这句话可以引导我们②________。
3. 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两处问题,请你做出修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首先结合典籍中“‘固穷’者,言穷当固守也” 解释,“固”在此处并非“固然”或“固守”,而是“坚守、固守自身志向与操守”;“穷”指的是物质匮乏、处境困厄的状态,而非单纯“穷困的境遇”本身。再联系君子文化中“君子坦荡荡”“君子以自强不息”等核心内涵,君子的关键特质在于无论境遇如何,始终保持人格尊严与精神追求,不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动摇。
A.选项错误在于“固守穷困的境遇”,将“固”的对象曲解为“穷困境遇”,违背了君子文化中“积极修养、追求高尚”的本质,君子并非主动“固守”穷困,而是在穷困中坚守操守,境遇是客观的,坚守的是主观的精神追求;
……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共6分)
8. 默写
(1)政通人和,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2)________,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刘禹锡借用典故,既暗含对故友的怀念,同时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苏轼在中秋之夜无眠,他看月光流动“转朱阁,________,照无眠”,继而又抒发表面对月亮责怪、怨恨,实则是对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不应有恨,________?”最后借月表达对亲人和世人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