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2/29 21:36: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70个字。
《静夜》 教 学 设 计
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能力目标
使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习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及修辞方法;学习朗读,培养对诗歌的爱好。 
2.情感目标
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体会诗人所饱含对光明、理想、祖国的情感,陶冶自已的情操,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
1、使学生体会诗所饱含对光明、理想、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修辞手法 
本课的难点
使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与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遨游仙境。今天,我们再面对月光淡淡的《静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产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朗读课文 
①     教师范读,可配背景音乐:钢琴曲《星空》,并投影出示朗读节奏、重音。②      学生边听边注意老师朗读的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和语气的轻松舒缓。
③     学生模仿,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再集体朗读。 
探究学习  
①     讨论,理解内容与写法。 
a. 这首诗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像?写实与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b. 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c. 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d.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 
a.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小节属想像。无论写实还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b.第二小节开头的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叫咱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像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海雾,想像着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留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像。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相关文章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