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70字。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要求:
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2)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1)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及其过渡。(2)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导入:
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特别是由家庭生活转向学校生活这段往事,尤其令人怀念,这时候,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小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向往的纯真情感。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早晨,这里指童年;“夕”本来指晚上,这里指成年或老年,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3、解题:
①齐读文章标题,它点明了文章写哪两个地方的生活?
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②“从……到……”表明文章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
明确: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1
(二) 初读课文(25’)
1、 全文共24个自然段,记叙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许多趣事。如果你把自己看做是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课前预习题目。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事情说,但要求说出趣在何处。)
(生答略)
2、 花5分钟整理自己的思绪。请同学上讲台交流,注意:要说出“自己”所做事的趣味。
(三)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段
[要求]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训练学生感受重点词语能力,学习概括方法)
[引导](1)这段文字包含几句话?(两句)
(2)第一句重点词语是哪个?(百草园)
(3)第二句重点词语是什么?(乐园或是“我”的乐园)
(4)把一、二句的重点词语连缀成句,概括本段内容。(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板书: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揣摩]本段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试用现代汉语“好像确实”加以体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