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6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北师大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1/15 10:42:2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670个字。

  背影
  安化东坪中学危爱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2. 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二)能力目标
  1. 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三)情感目标
  1. 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父亲》,引入父爱话题。《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我们就来看一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这“深沉的父爱”的。

  二、 简介作者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往事。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20岁,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三、 字词检测
  1、字音
  交(jiāo)卸(xiè)   奔(bēn)丧(sāng)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典(diǎn)质(zhì)    赋(fù)闲(xián)  颓(tuí)唐(táng)     琐(suǒ)屑(xiè)      差(chāi)使
  亏(kuī)空(kòng)      勾(gōu)留(liú)    蹒(pán)跚(shān)
  2、理解词义
  祸不单行奔丧狼藉赋闲迂腐蹒跚触目伤怀
  四、听朗读,整体感知
  《背影》是一篇 ,表现父亲的    。
  五、找出线索,理清结构
  1、本文共有几次写到“背影”?
  2、四次“背影”各出现在课文什么地方?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
  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