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课堂教学设计表
- 资源简介:
约4310个字。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春》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初一(2)班 授课时数 2课时
设计者 刘智慧 所属学校 包钢实验中学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只填写与本节(课)有关的课程标准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一、知识与能力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4、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教育技术标准:SETC•S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概述,知识点的划分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通过《春》这一课的学习,来加深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热爱自然的感情。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识记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
●学习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
●理解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天”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特点。
●引导学生品味作者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
●掌握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并能运用。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过程和方法:
●以朗读训练为主,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同时,借助影视资料,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加深对作品内容的感悟。
●让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加深对春天的体验感悟。
●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与内在美,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