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堂有机拓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绿色蝈蝈》教学案例
- 资源简介:
约4590个字。
加强课堂有机拓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绿色蝈蝈》教学案例一、加强课堂有机拓展的现实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课堂教学效率重要性的日益凸现,增加课堂的容量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突破口。课堂内加入拓展材料也已经从新课程改革之初的单纯追求时尚和模式走到了现在的讲究必要和有效。拓展材料的必要和有效是一统一体。因为是必要的,所以拓展材料一定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是有效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拓展材料十分必要。如何才能让拓展材料成为有效和必要并在课堂中加强有机拓展,已经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话题之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感性、求异性、发散性。有了这样的思维品质才有了学生的个性阅读。而课堂的有机拓展恰巧为思维品质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绿色蝈蝈》的教学设想
读了法布尔的《绿色蝈蝈》,那富有灵性的语言、细致入微的观察、爱憎分明的褒贬、别有洞天的昆虫世界让我心中产生无限的好奇、极度的感慨、无比的敬佩。一群生龙活虎的绿色蝈蝈,一位严谨执着而充满诗意的昆虫学家就这样天衣无缝的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从绿色蝈蝈的特征起步,通过材料对比,感受品味法布尔《昆虫记》的语言特点,最后通过了解法布尔的生平,从文章中感受法布尔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对比中筛选信息,体会法布尔独特的语言魅力。
难点:从细节中感受法布尔的人文关怀。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整体感知。听课文范读,抓住文章要点,明确蝈蝈的特征。完成“蝈蝈是一种的昆虫”,并说出理由。这个环节让学生快速抓取相关信息,通过理由的阐述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关注自己感兴趣和引起注意的内容。学生对蝈蝈的特征,如弱肉强食、同类相食、漂亮、勇敢、歌声优美、悠闲等各个方面都有了了解,并且在阐述理由时很有原文意识。问题的设置,无论切口大小,都应该引领学生在阅读时立足全文。如果阅读的视野宽广,学生在回答时就会着眼全文,回答要点是多个的,学生也就在同学的回答中互相补充,达到对文本的全面又客观的认识。这一步骤是后面环节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