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导学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2/23 10:33:0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10个字。

  课题:《<论语>六则》
  课型:讲读课时2课时备课人: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1.诵读时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2.了解孔子及《论语》;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3.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背诵课文;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
  学习难点:正确把握文言文的节奏停顿;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及用法,能准确翻译重要句子;
  课前自学提要: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不亦说乎()不愠()罔()殆()默而识之()
  (二)用“/”为下面语句划开节奏停顿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商后宋国贵族。少“贫且贱”,及长在鲁曾任相礼(司仪)、委吏(管理粮仓)、乘田(管理畜养)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约年五十)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满意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离鲁而周游卫、宋、陈、蔡、楚列国,都不为时君所用,归死于鲁。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72人。古文学家说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称“六经”。虽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经典,可能曾作过某种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动,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学派,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政治态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权势者维持旧秩序的要求。通过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儒家的补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经过系统化,成为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奉为至圣先师。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节选自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二、检查预习
  (一)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为(wèi)不亦说乎(shuō)B.罔(wǎng)默而识之(shì)
  C. 愠(yùn)敏而好学(hào)D. 殆(dài)不亦乐乎(yuè)
  2.朗读下列各句,指出停顿错误的一句。()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是以/谓之“文”也。
  (二)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I、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1)齐读,散读;个人读。(2)点拨朗读文言文的技巧。
  (3)结合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4)注意朗读节奏,语速语调。
  3•讨论、质疑、析疑。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把讨论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