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课堂教学实录
- 资源简介:
约2600个字。
《秋天》课堂教学实录
荆州区马山中学陈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②把握诗歌内容,能说出诗中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活动仿写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教学重难点:①感悟诗句的含意,体味诗歌清远、娴静的意境美。
②品味诗中的重点语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教学设想】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此诗的教学在于让同学们通过多读、多诵来品味诗人用意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所展现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然后再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欣赏和描绘画面,最后再根据诗歌的语境进行深层探究,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那么请同学们也说一下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生:硕果累累、金黄的、喜悦的、忙碌的、落叶纷飞等
师: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点评:课文教学的导入贴切合理往往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激情,让同学们参与讨论也能营造出学生们自主讨论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 简介作者
师: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点评:对于中学生来说,作家作品有必要做详细的介绍,这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三、 诵读诗歌,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一读诗歌,注意字词。(特别注意重点字词)
师:解决了生字词,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朗诵下这首诗歌。去感受何其芳给我们带来的秋之美。
师:如此美好的诗歌,如此美好的秋天,你们觉得自己读出了它本有的美感吗?
生:没有。
师:再读诗歌,注意断句和节奏。(请一位同学起来读)。
师:(请几位同学点评一下刚才同学的朗读)同学注意了节奏和重音,较之同学们第一遍的齐读当然是有很大的进步的,但是如果感情再更投入一些就更加完美了。那接下来让我们听一段配乐朗诵。请同学们用心聆听,用心体会。
师:听这样的朗诵是不是一种享受?仿佛你自己就是那个诗人,徜徉于无尽的秋色中。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之后说出你自己的感受。
(点评:诗歌的教学手段主要是读,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