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课堂教学实录
- 资源简介:
约3930个字。
《猫》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屏幕显示“猫”,标题下配有猫的动漫图像及作者姓名)喜欢《猫》这篇文章吗?
学生齐应:喜欢。
师:真好!里面写了几只猫啊?
学生齐应:三只。
师:这三只猫各有什么特点?先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相关课文,大家边听边识别,圈出关键词句,作出评判:我最喜欢哪一只,最不喜欢哪一只,要用文中重点词句来说明。
学生主动自荐,有语文课代表随机组合为三组。
A组诵读第一只猫的描述。角色:“我”(男同学),“三妹”(女同学)。
B组诵读第二只猫的描述。角色:“我”(男同学),“三妹”(女同学)。
C组诵读第三只猫的描述。角色:“我”(男同学),“张婶”、“夫人”、“三妹”(分别为女同学)。
师:哪一组读得最好?
生齐:第三组。
师:好在哪里?
生1:不同人的心情与性格区别开了,像演戏一样。
生2:他们读的部分本来故事性就强,他们讨巧。
师:不无道理。三个组读得都不错,都值得表扬,掌声祝贺!相对而言,人物多,故事强,配合默契难度更大,所以第三组更值得祝贺,大家同意吗?(掌声四起)
喜欢哪只的选择势必已经有了,理由未必充足,再整理一下个人的感觉,两分钟以后交流。
生1:我喜欢第二只猫,因为它“更有趣,更活泼”。
师:具体表现在哪里?
生1:它乱跑,它会爬,它会捉。
师:再具体点。
生1:不仅在园里跑,还上街跑;会爬树,还会爬墙;会捉老鼠,也会捉蝴蝶。
师:“跑”、“爬”、“捉”三个关键词,将“更有趣,更活泼”的特点落到了实处,好!你能感觉出作者对第二只猫态度如何?
生1:特别喜爱。
师:你凭什么断定?
生1:无论是“跑”、“爬”,还是“捉”,作者都是怀着高兴的心情在欣赏猫。
师:非常好!作者的态度通常侧显在描述的感情色彩之中,把握了语言文字的感情色彩,也就知道了作者的思想倾向。
生3:我更喜欢第一只猫,它活泼天真,不像第二只猫放纵而自惹麻烦。(笑声起。)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3:它“像雪白的毛球”,“滚来滚去”;它抢三妹的红带,“扑过来,又扑过去”。总之,它不乱来,既活泼可爱,又懂事好乖。(听课老师报出掌声。)
师:你的品味,为师也自愧不如,因为你在“活泼”当中,又分别出了个性与品质的高下,掌声褒奖了你的精彩。同学们借助他的思路,想像一下文中所写第一只猫与第二只猫活泼不同的个性。(同学们在座位上相互动作体会,寓理解于活动之中)能感觉出作者对第一只猫的态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