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90字。
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静夜》
龙港五中 陈迎春
(课件:播放《祈祷》)
一、 导入: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创造出了众多的美丽动人
的传说,而诗人的想象则是最瑰丽的,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写过这样一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中表达出他那浓浓的思乡之情。那么,面对星空,面对静夜,我国现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写什么呢?(出示课题)
二、 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首先让我们来熟悉一下郭沫若。
郭沫若:生于1892年,原名郭开贞,小学和中学时代,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年赴日留学,接触到许多进步作家的作品,1921年回国,此后一直从事新文化运动。可以说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静夜》就是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留学日本的诗人感到失望、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于是,彷徨在黄海边上的诗人在灿烂的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篇《静夜》。
三、 学习《静夜》
1、 (课件朗读)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静夜》的录音。要求同学们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情感。
2、 学生朗读。(课件配乐:故乡的云)要求学生尽可能做到:节奏不宜强,声
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尽可能柔和、舒缓。
3、 提问:这首诗题为《静夜》,那么在这幅静夜图中,诗人究竟描写了哪些景色?
淡淡的月光、翠绿的松林、村庄、白云、疏星。
月色白而淡,是一中朦胧的美,松林绿而浓,有一中苍劲的美。夜空明净,月朗
星稀,抬头还可依稀看见团团白云,更有几点星星点缀天幕,似从白云缝隙中漏出……这是一种“雅”的氛围,是一种俗心难成的无言的教化。(朗读指导)
这里,诗人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图,把人带进了一个“平和洁净”的世界。点出了夜的“静”。(课件出示:月淡星疏 环境雅)
学生齐读1小节,注意语气要尽可能舒缓、平和、优美。
4、 诗人还在这美好而宁静的静夜中看到海雾,那么诗人的本意是看海雾吗?
——不是,“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朗读指导)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寻找天河?
——(提示:古时人们为何想成仙?——神仙逍遥自在。说明天上的生活是很美好的。)美丽的天河,不仅有许多动人的传说,还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