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5
- 资源简介:
约5230个字。
《秋天的怀念》名师教案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 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将零零碎碎的细节串联起来,写出了自己在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细心、耐心、小心、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文章的语言朴素、真切,却又意味深远,寄悲观于从容,蓄智慧于认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呢?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在教学中,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学生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本课为2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形象。
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1.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坚强成长的品质。
【重点】
1.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
理解母亲为什么总是要“我”去看花,进而理解生命的意义。
第课时
1.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形象。
3.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忏悔、自责。
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导入⇒梳理脉络⇒初读感受⇒概括内容
导入一:设问型
[设计意图] 创设秋天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
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多么美好。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导入二:关联型
[设计意图] 通过组织学生回忆母爱的话题,引起学生集中注意力,也为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做好铺垫。
打开记忆的闸门,请同学们回忆学过的课文或者接触过的故事中,有没有表现母爱的?这些母爱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感情,是千百年来永恒的主题,带着一份感动,一份崇敬,更带着一份期待,我们来欣赏《秋天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