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素养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2/15 16:26:2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600字。《春》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朱自清的语言特色,并学习作者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赏析修辞手法把握文章的写景方法及精神内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了解写景的其它角度及方法。
  三、过程与方法:
  新教材有三个重点:立德树人、语文素养及阅读体系。其中的阅读体系是指要建立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架构,让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特别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换言之,就是要把单元的文本看成一个整体教学,并且能够与课外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春》与《济南的冬天》相比较,其主要的特点是在于写作的技巧上而非情感的投入上。因为朱自清先生所描写的并非是某地特有的春天,而是他为了教材而写的以春为题材的范文。在教学中,就要教给学生分析这些写作技巧的方法并且能够自觉地发现。还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的比较阅读,去发现其它的写作角度与方法。因此,我特别突出了不同比喻、拟人以及一些词语形象之间的对应,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写景散文的结构是经过精心的思考,相互关联成整体的。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想到春天,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是什么呢?是大片大片的花田,是田野上小草的嫩芽,还是河中潺潺的流水?第一个让你感知到春天到来的,也许是清晨小路上打湿鞋袜的露水,也许是昨夜的轰鸣春雷,也许是某一天忽然变得温暖的阳光……
  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他的春天,是从耳畔传来的。杜甫说:“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他的春天,是从空气中嗅到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看看他笔下的春天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多媒体显示课题及作者〕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实秋。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8-9] 。散文有《匆匆》《春》《你我》《绿》《背影》《荷塘月色》《伦敦杂记》等,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2.介绍背景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二、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读准字音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酝酿(yùnniàng)   窠巢(kē)   黄晕(yùn)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