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教案
- 资源简介:
约2870字。
秋词(其一)
教学目标
1. 背诵默写全诗,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 学习掌握描绘诗歌画面的方法。
3. 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了解作者乐观豪迈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赏析“鹤”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结合诗人诗句及生平经历,理解诗人的豪迈气概与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声背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在马致远的眼中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秋天?面对这样的秋景,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悲伤凄凉的)
(屏显描写秋天的诗句)
战国??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唐??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南唐??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北宋??苏轼 《和晁同年九日见寄》:病马已无千里志,骚人长负一秋悲。
学生齐读并回答问题:从这些诗句中,你读出了什么感受?他们笔下的秋天是?
(寂寥的、悲伤的、凄凉的)
从古至今,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多是哀愁悲叹,“自古逢秋悲寂寥”,可有位诗人却说“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比那明媚的春日还要好呢。他就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刘禹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赋秋之作《秋词》。(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 颂诗句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是与作家的对话,是走进作家的内心情感,那么让我们依靠朗读,走进刘禹锡的内心。
诗歌体裁:七言绝句,划分节奏为四三
学生齐声诵读诗句
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书写指导:诗句中“寂寥”“霄”两字的书写。
三、懂诗意
(1)这首秋天写的七言绝句中,哪些内容是描绘秋景呢?你能发挥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那个优美的意境吗?自己动笔写一写。
方法指导:找出意象,抓住特点;发挥联想和想象;不偏离诗歌意境、主题和诗人情感;语言流畅生动
利用同屏技术展示学生习作并点评讲解,赏析“晴空”“排”
排:翱翔天际,矫健凌厉,冲破阻碍,体现作者的豪迈之情
(2)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
插入微课讲解“鹤”的文化内涵,教师进行补充说明
① 吉祥长寿(龟鹤延年)
② 清正廉洁、忠贞不渝的贤能之士(冲天一鹤)
③ 隐士(闲云野鹤)
这篇诗歌中“鹤”意象有什么文化内涵呢?
答:成为贤臣的奋斗之志(板书“奋斗之志”)
串讲“晴空一鹤排云上”一句,总结赏析:诗人深深懂得悲秋的实质,其实是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所以在秋天只能看见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却并不同意他们悲观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