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3890字。
7 散文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优美语言。
2.对比阅读,明确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引导学生感受诗中至深至真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1.对比阅读,明确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2.引导学生感受诗中至深至真的亲情。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母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是我们人生最真实的温暖与力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回报母亲的拳拳之心一样,但方式却不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国作家冰心的《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将给我们带来爱的熏陶、情的感染。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沐浴”“祷告”等重点字词。
。
◎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他毕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代表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母爱和童真是他诗歌的重要主题。1913年他凭借《吉檀迦利》成为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泰戈尔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郑振铎译。《金色花》是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他中期的作品。二十世纪初,泰戈尔的妻子逝世。后来,他的一双儿女又相继夭亡。正是在这悼亡伤逝的悲痛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写出了《新月集》这部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的诗集。
2.目标任务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主阅读《金色花》,初步感知课文。
(1)一读:不看旁批,“裸读”。
(2)二读:带着旁批的问题阅读。
(3)三读:将自己的阅读感受、问题等进行旁批。
◎师生交流,点拨指导。
提示:教师指导时重在了解学生的“知”与“不知”,梳理问题,生成资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抓住关键和重点,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概括画面内容。本诗叙述了“我”与母亲嬉戏的三个画面,请分别概括这三个画面的内容。
学习任务单
画面 内容
画面一 在母亲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我”悄悄地散发花香。
画面二 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三 在母亲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时,“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把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②突然落到地上,恢复原样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位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位_____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①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淘气顽皮的孩子和一位慈祥、爱读书的妈妈。
②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和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③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和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④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和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教师小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爱撒娇、爱妈妈的孩子;这是一位沉静、美丽、慈爱、智慧的妈妈。
3.目标任务三:揣摩感情,深情诵读
◎朗读《金色花》,想一想,这首诗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比较合适?标画朗读符号,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