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83
- 资源简介:
约2910字。
《散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以亲情为主,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记叙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外出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抒发了对生命的体悟。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对散文知识的了解也较少。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去品读,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等方式,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字里行间展现出来的浓浓的亲情。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亲情主旨;(重点)。
2.培养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三代人的形象。(重点)
3.理解句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难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三代人的形象。
2.难点:理解句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突破文章的主旨,同时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五、教学方法与工具
1.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朗读法、问答法
2.教学工具: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置情景,渲染气氛
你有过散步的经历吗?什么时间?去哪里散步?和谁一起呢?为什么去散步呢?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概括)—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五、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六、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