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50
- 资源简介:
约3230字。
《春》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个体的探究、个性的发展,旗帜鲜明地把学生主体放在首位。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3、品味优美语句,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难点:读出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传达内心感受。利用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有针对性的探讨,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诵读体验和品味赏析,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一、激趣导课。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季之景美不胜收,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你积累了哪些写四季的诗词,给大家展示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篇关于春天的散文,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感受春天,拥抱春天。
二、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3. 品味优美语句,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
(一)(“壹知人论世,落实基础”)自学检测。
1、请学生介绍课下搜集的作者的简介,生平事迹。(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作品名篇:《匆匆》《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散文特点: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
2、生字注音。(课件展示让学生回答,然后再齐读)
朗润(lăng rùn) 水涨(zhăng)了 应和(yìng hè) 薄(bó)烟 黄晕(yùn )嫩(nèn)绿 抖擞(dǒusǒu) 酝酿(yùn niàng)婉转(wăn zhuăn) 披蓑(suō)戴笠(lì) 喉咙(hóu ló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