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初为人师时
作者:马新民 时间:2006/12/30 20:54:1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孤灯黄卷三点一线的日子终于走到了尽头,相知相伴多年的同学老友间的不舍和依恋还是有的,但冲出象牙塔在广阔天地一展拳脚的期待让自己有更多的兴奋。十年磨了一剑,今日长缨在手,只等缚住苍龙,我相信,外面那精彩的世界会因为我而更精彩。
完全没有想到的是仰天大笑着走出长安城厚重的城门却直接跌入了烂泥蓬蒿之中。一纸分配令,命运翻云覆雨的大手就将我打入了青藏高原那个偏僻闭塞满街煤灰的小镇,乖戾的校长、酗酒的同事、残破的校舍、微薄的薪水,生活的底片上几乎看不到一点亮色。记得刚到那里的时候我住的是一排废弃的危房的把头一间,房间四壁残破,仅有的几块粉墙上涂满了乌七八糟的脏话,估计是某个久远的年代在此寄居过的荷尔蒙过剩的民工所为,房内仅一床一炉,床是一张黢黑怪异的床头上架着一副窄窄的床板,而炉锈迹斑斑,四处通风,幸亏房门和窗户都早已扭曲变形不可密掩,否则我也许早就被那炉子散逸的一氧化碳夺了命去。
胡天八月即飞雪,那个冬天真冷啊,冷得至今想起来都有些心寒。
那些日子里,现实与梦想的巨大反差让我跌进了自怨自艾的深渊,心头挥之不去的就是深深的挫败感和孤独感,最为强烈的是“底层感”,常常有人在得知我的职业后会不经意地评点一句:“一个小老师”,这是让我最为敏感的一句话,它时时提醒你你就是生活底层的一个小小的蚂蚁,那种轻蔑与不屑敲碎了我曾经飞扬的心,把它们掷入命运最卑微的暗角,让我长久地陷落于岁月阴险潮湿的陷阱里见不到生命的阳光。那并无恶意地来自心灵后方的利器准确无误地击中了我,把我的自尊自重击得七零八落,使我丧失信心使生命变得毫无尊严,所以,当我听到一些年轻的教师倾诉自己的不如意时,就会想起那些灰暗的日子。
哲人说,苦难是一所学校。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要说真正深重的苦难,即使是因生活的不如意而假想出来的苦难,都会象无边的泥淖一样吞没你。
在失落和迷茫中,我也曾跟着身边的同事一起酗酒、打牌,猜拳行令空谈笑闹,感觉自己的命运比满桌的杯盘还要狼藉。
在漠然地看着自己年轻的生命激情一点一点熄灭的时候,我在一个同事的床头看到了他抄录的一句诗: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一只红烛。
所谓的醍醐灌顶大概就是我当时的感觉吧,震撼之后,我开始不断地追问自己:我是要在暗夜中隐去还是该点亮生命的红烛?
于是,我开始重新收拾人生的行囊,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剩余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文学。
在物质与心灵的双重困顿中,文学为我铺设了最丰盛甘美的精神盛宴,简陋寒冷的小屋因为大师们的到来而丰富温暖起来,而我,也在阅读与写作中渐渐沉静了下来。
慢慢地,一个以文学为共同话题的小圈子逐步形成,我们读诗、写诗、评诗,甚至把稚嫩的作品用蜡版刻印出来,传阅评点,其乐融融。
永远都忘不了那些个围着火炉彻夜长谈的日子,浓酽的清茶祛除了冬夜的寒冷,律动的诗句温暖了失意的灵魂,窗外雪落无声,世界睡了而诗歌永远醒着。
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着当时的一个朋友回忆往昔的短诗:而今,小屋的火炉上依然沸腾着一壶你我曾共饮过的、浓浓的话题。
感谢文学,在我即将被庸俗的泥淖淹没的时候拯救了我。当然,文学并没有改变我现实的生存处境,但她滋养了我的灵魂,让我干涩的心有了激情、梦想和希望,她用美丽的肌肤优雅的姿势深刻的目光指引着我塑造了我,让我在课堂上以自如和从容收获了敬仰的眼神。让烦躁狭隘的我渐渐走向平和和豁达。
而身边,一个个曾和我一样心高气傲的同伴,纷纷向生活缴械投降。他们丢弃了书本的同时丢弃了梦想与热望。职业的倦怠与退化让他们一天天快速地老去。
多年之后,当我想起这些往事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没有当初的那些生活,我的青春会是怎样的呢?但我立即告诉自己,那躲在暗角的命运的利箭时刻都在寻找着目标,它匍匐在我们周围。盯视着你、追踪着你,它在你一步之遥,它在你转身之间,它像一只马蜂一样蛰痛你,但你无法还击,因为你找不到证据和理由。我们该反思的不是那些不可躲避的命运,而是自己对待命运的选择。自弃,自戕丝毫也奈何不了命运的残忍,如果,如果你不被那些利箭击倒,如果你笑着迎向它们,你的生命将会有完全不同的结局。
生命有权力拒绝厄运,抵抗厄运。
我相信生命中的任何一次遭遇都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那些不断哀叹自己命途多舛的年轻人,我也许不知道你因何而有如此感叹,但我深深地理解你的感叹,因为那种挫败与伤痛的情绪我曾长久地亲历过,至今疤痕犹在,触之心惊。但我更想对你说一句话: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能够拯救我们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