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六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3题,约6240字。
 福建省厦门六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请把答案涂到答题卡上)
 1. 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我国宗法制纽带是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3. 根据西周的分封制,诸侯必须①定期向周天子朝贡②随同周天子作战③服从周天子命令④按田亩向周天子纳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皇帝任命 D.地方推荐
 5.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C.地方实行郡县制,防止割据 D.采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
 6.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
 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
 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 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 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唐、明
 8.元朝时全国最高的军事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内阁
 9.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从郡县制发展为分封制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④逐渐淡化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④
 10. 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 B. 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
 C. 宰相大臣事务繁多 D. 君主专制的加强
 11.“(军机处)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依,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军机处执行政务时都不公开 B.军机处成为了处理朝政的中枢
 C.军机处执掌全国的财政大权 D.军机处可以决断一切行政事务
 1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13.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统治日趋稳固 B.封建统治日趋衰弱
 C.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封建国家日趋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