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共35小题,约6120字。 - 洛阳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1.中国人普遍相信“忠孝相通,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
 君焉,父母之谓也”;《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这揭示了
 A.古代社会家国一体的社会特征 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家长制作风体现封建特权思想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2.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
 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3.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据此判断该图反映的是
 A.唐代完善君主专制
 B.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C.元代发展中央集权
 D.明代强化君主专制
 4.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不能完全说一
 切由皇帝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
 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下列制度最符合其观点的是
 A.汉代中朝制度 B.唐代三省制
 C.明代内阁制度 D.清代军机处
 5.《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
 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
 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上述现象反映出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6.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
 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
 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B.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
 C.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D.君权至高无上的后果
 7.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
 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城邦公民的平等
 8.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
 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力让
 议会参与,也有权力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
 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9.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
 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
 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国民议会中有多数议员希望恢复君主制
 C.政府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宪法规定议会有立法、缔约和特赦权力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