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萧山六、八、九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9题,约6930字。
 2009学年第一学期六、八、九三校期中考试试题卷
 学科:高一历史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金伟国
 
 考生须知:1、本卷共 7 页;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答题前请在答题卷密封线内填好相关栏目。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题,第1~20题,每题1分;第21到3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
 A.血缘 B.地域 C.信仰 D.出身
 2. 秦始皇征服百越后,增设了南方四郡,其中郡所在相当于今天广州地区的是
 A.象郡 B.南海郡 C.桂林郡 D.闽中郡
 3.《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郡县制 B.封分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4.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应该是下列何者
 A.汉代的尚书令B.唐代的门下省长官C.明代的内阁首辅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
 5.“竹枪一竿,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在有关该现象的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最可能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警告外国侵略者告示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新疆人民警告俄国侵略者
 7.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
 ①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②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配合
 ③国共两党的合作 ④先进的作战装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辛丑条约》条款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C.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9.洪仁玕《资政新编》中提出:“用人不当,足以坏法;设法不当,足以害人.只有二者兼顾,才能权归于一”这种主张体现的法制思想是
 A.维护洪秀全的权力 B.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C.严格法律制度与用人制度 D.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10.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孙中山活动的先后顺序是
 ①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
 ③建立兴中会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11.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起领导作用
 B.斗争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D.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先锋作用
 12.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诞生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