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模块综合测评试题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共14题,约5520字。 -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是在( )
 A.秦汉 B.隋唐
 C.两宋 D.明清
 【解析】 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关中,故A项错误;隋唐时期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故B项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正式南移,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故D项错误。
 【答案】 C
 2.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这种现象( )
 【导学号:78720137】
 A.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B.使得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是封建政府的政策所致
 D.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解析】 材料反映了苏州城内的丝织业分为两个主要派别,各自的技艺都是单线传承,各有各的市场,相互之间不得越出本分,言下之意就是不能学习别人的技术和争夺对方的市场,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在手工业领域的反映,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利于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身自由,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封建政府的政策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出现手工工场,也没有反映出雇佣关系和被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A
 3.史书记载:明太祖意识到通过海路,也可以与番邦交通,如果不禁止老百姓通过海上私下贸易,恐怕大家都会不思劳作,纯事商业。为此,朱元璋( )
 A.实行海禁政策 B.秉承抑商政策
 C.派郑和下西洋 D.废除丞相制度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明太祖意识到海路的开通会导致老百姓通过海上私下贸易,而导致大家不思劳作,纯事商业,为此而采取的措施就是实行海禁,禁止老百姓私下贸易,故A项正确;秉承抑制商业政策与材料的重点(强调海路)不符,故B项错误;派郑和下西洋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废除丞相制度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
 4.近代化就是近代的资本主义化,核心是工业化。根据这一核心,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解析】 鸦片战争的意义更加侧重于政治而不是经济方面的工业化,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比较早地实现了资本主义化即工业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B项正确;戊戌变法的影响侧重于思想上的解放,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的影响侧重于政治上对于君主专制制度的打击,故D项错误。
 【答案】 B
 5.“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
 【导学号:78720138】
 A.1924—1927年 B.1937—1945年
 C.1945—1949年 D.1949—195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