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模块综合测评试题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共21题,约8850字。 -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能说明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的有( )
 ①帝国主义列强参加大战的目的 ②大战之前形成的三对基本矛盾 ③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④参加大战的国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战争的参加国和战争的性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分析战争的性质主要应看参战国为什么要参加战争,在战争中都干了些什么,引发战争的主要矛盾对战争的性质也有直接影响。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选项即可。
 【答案】 B
 2.和国际联盟一样,《非战公约》也未能制止二战的爆发,但后来却成为审判法西斯战犯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因为其( )
 A.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
 B.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规定了明确的责任
 C.涉及了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
 D.制定了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
 【解析】 《非战公约》没有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规定明确的责任,没有涉及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没有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只是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
 【答案】 A
 3.张伯伦在右面这场演说中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英国首相府)来。”他演说中所谓的“两次光荣的和平”与下列哪两个条约有关( )
 A.《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
 B.《凡尔赛和约》《慕尼黑协定》
 C.《四国条约》《慕尼黑协定》
 D.《反共产国际协定》《慕尼黑协定》
 【解析】 《凡尔赛和约》是以惩罚德国为中心的对德和约,带来了一战后的“和平”;《慕尼黑协定》是推行绥靖政策的英、法和德国签订的条约,带来了短暂“和平”。
 【答案】 B
 4.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表示:“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它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 )
 A.一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
 C.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D.二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解析】 题干中这位政治人物要表达的意思是让意大利向非洲沙漠扩张,可以减少其对西欧国家的威胁。
 【答案】 C
 5.下列两张历史照片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伸张正义 B.助纣为虐
 C.强权政治 D.维护和平
 【解析】 慕尼黑阴谋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实际中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