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习题(24份)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习题)(打包24套)人民版选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1221.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1222.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1223.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评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1232.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检测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1233.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同步测控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1224.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学案1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2139.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学案2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2140.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知识导航学案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2141.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自我小测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1225.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1226.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同步测控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1227.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学案1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2142.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学案2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2143.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知识导航学案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2144.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自我小测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1228.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1229.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同步测控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1230.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学案1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2145.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学案2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2146.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知识导航学案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2147.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自我小测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1231.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专题测评1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1234.doc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专题测评2人民版选修32017062701235.doc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3
 一、选择题
 1.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西方列强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排名 186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 英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2 法国 美国 英国 德国
 3 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4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A.工业革命开展时间的先后决定了其工业的排名次序
 B.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落
 C.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
 D.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
 2.一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 )
 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B.捍卫全人类的利益
 C.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
 D.维护民族的独立
 3.下图漫画《均势》是英国人詹姆斯•吉尔雷的作品,它形象地反映了英国近代外交政策的特色。历史上英国长期推行这一外交政策的目的是( )
 A.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
 B.发展自己在欧洲大陆的势力
 C.维持欧洲大陆均衡
 D.同欧洲大陆的列强搞军备竞赛
 4.俾斯麦曾说:“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这“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 )
 A.俄国和奥匈帝国 B.英国和法国
 C.法国和俄国 D.英国和德国
 5.若为下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
 A.克里米亚 B.凡尔登
 C.列克星敦 D.萨拉热窝
 6.萨拉热窝事件后,尽管塞尔维亚满足了奥匈帝国的绝大部分苛刻要求,但奥匈帝国仍发动对塞尔维亚的战争。这说明( )
 A.奥匈帝国难解心头之恨
 B.巴尔干地区的矛盾无法调和
 C.奥匈帝国以强凌弱、欺人太甚
 D.德奥集团发动世界大战的要求十分迫切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列强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年代 英国 俄国 法国 德国
 1880年 22.9 7.6 7.8 8.5
 1913年 13.6 8.2 6.1 14.8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欧洲列强在20世纪初所占殖民地面积对比(以英国为1)
 英国 俄国 法国 德国
 1 1/2 1/3 1/11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陆海军总人数
 请完成:
 (1)材料一中,德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英、德两国所占殖民地的比重与其经济实力对比是否相符?这种状况会带来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德国军事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英、德两国关系有何影响?
 8.阅读下列材料: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3
 一、选择题
 1.从下面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 )
 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 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
 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 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
 2.交战双方把1916年看成是关键性的一年,德国为此发动了“使法国把血流尽”的被喻为“绞肉机”的战役。此次战役是一战中的( )
 A.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B.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C.规模最大的战役 D.最大的一次海战
 3.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
 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
 B.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
 C.远离战火,借与双方贸易之机获取最大的利益
 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
 4.下列图片是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下列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
 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维护世界和平
 D.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5.观察下图,图中的照片拍摄于一战时期法国北部孚日省的中国劳工营。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照片的拍摄应不早于1917年
 B.向欧洲派遣劳工的是北洋政府
 C.劳工们为协约国胜利作出了一定贡献
 D.中国劳工赴欧是为美国所雇佣
 6.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道“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6年民主党竞选广告说:“我们在工作——而不是在打仗!活着而且很快乐——而不是当炮灰,是要威尔逊与光荣的和平?还是要休斯和罗斯福的战争?如果你要光荣的和平,选举威尔逊!而这就是持续的繁荣。”
 ——《美国总统选举史》
 材料二 1914年以100计,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为389.7,达32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德、奥匈等同盟国输出为0.68,为115.9万美元,其中绝大多数贷款是协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3
 一、选择题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布尔什维克党提出“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土地”的口号,在后方按现有成年男子分得土地,前线参战的士兵担心失去分得土地的机会,离开军队逃回家分土地,俄国对德国的战争也难以为继了。此事反映了( )
 A.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实行土地公有制
 B.布尔什维克党和临时政府一致对德国作战
 C.此土地政策对结束俄国与德国的战争起了重要作用
 D.布尔什维克党和临时政府一致同意结束对德国的战争
 2.《全球通史》中对一个条约描述如下:“……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使它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6 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该条约是( )
 A.1907年《英俄协约》
 B.1918年《布列斯特和约》
 C.1918年11月一战停战协定
 D.1904年《英法协约》
 3.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战争的影响是( )
 A.引发了十月革命
 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民族的觉醒
 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D.欧洲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4.一战后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其因素主要有( )
 ①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 ②德意志、奥匈帝国垮台 ③英法虽胜但遭受重创 ④美国、日本迅速崛起 ⑤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
 5.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请完成:
 (1)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和意图。
 (2)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角度简要反驳上述观点。
 (3)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一战中死亡的人数相当于过去1 000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两倍。欧洲,理性之灯渐渐熄灭了,黑暗吞噬着它!
 一位美国记者对梁启超说:“欧洲文化已经破产了。”“全社会人心都陷入了怀疑、沉闷、畏惧之中,好像失去了罗盘针的海船,迎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怎生是好。”
 ——1920年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材料二 战前,欧洲的海外投资额每年高达3.5亿英镑,1913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60%来自欧洲的英、法、德三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战后,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从伦敦向纽约转移;1914~1918年英国海外投资下降50%,1913~1920年欧洲制造业产量下降23%。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1913~1920年钢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的2/3。到1929年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大于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到1919年,17个国家欠美国的债务达100亿美元。1913~1930年,海外投资从20亿增至150亿美元,30%投放在欧洲,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
 请完成: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二说明一战前后英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欧洲“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4)综合理解上述材料,你认为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